中评专论:全球安全倡议以蓬勃生机走向未来
打造属于世界的公共产品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应对安全威胁,出台各种“安全战略”,实则是谋求“绝对安全”“霸权安全”,对全球和平事业有害无利。中国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真正的公共产品,来自中国、属于世界始终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鲜明属性。
倡议旨在回应各方关切。从地区热点问题延宕难解,到多重安全挑战交织叠加,再到部分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大搞阵营对抗、挑动军备竞赛,全球安全局势正处于多事之秋,和平安宁成为许多国家苦苦追寻却难以触及的稀缺品。面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对国际社会维护和平、防止战乱的呼声作出有力回应。
倡议旨在推动各方受益。就理念而言,倡议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的现实,呼吁尊重和保障每个国家的安全,推动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相得益彰而非相互排斥。其对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的追求,必然惠及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就实践而言,倡议框架下的20个重点合作领域中,既有直接围绕各地区具体安全需求展开的,也有从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着手、进而增进各国安全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可见,各方推动落实倡议的参与感,都能转化为分享互利共赢蛋糕的获得感。
兑现守护安全的庄严承诺
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过去两年间,中国同各方并肩奋斗,用一系列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展现守护全球安全的决心与担当。
脚踏实地,夯实长远之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没有捷径可走,亦非朝夕可成。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同各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务实行动,包括推动举办中国—巴基斯坦—伊朗首次三方反恐安全磋商、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启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发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在这些先期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将坚持由小及大、积少成多、以点带面,久久为功地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担当作为,展现大国之风。大国对国际和平安全负有特殊重要责任。中国于去年11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主持举行30多场会议,组织围绕近30个议题和十几份文件草案展开讨论,倡议召开“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公开辩论会,为加强安理会工作、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带头作贡献。过去一年,中俄战略协作持续深化,中欧对话合作回暖升温,中美元首会晤开辟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中国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的努力颇具成效,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阔步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一路走来,倡议在快速推进落实中展现蓬勃生机,以团结合作谋求共同安全的清风正气在国际安全领域蔚然成风。中国将同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推动倡议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坚持推动倡议发展完善,筑牢立身根本。“内功”修得好不好,从根本上决定了倡议能否干得扎实、走得长远。从“六个坚持”系统阐述核心要义,到《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清晰勾勒行动路线,再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明确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领之一,在中国的努力下,倡议的理念内涵不断丰富、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方案路径更加翔实,也因此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宣布将于近期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将继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助力倡议积厚成势、阔步向前。
持续凝聚国际共识合力,积蓄前进能量。目前,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赞赏,写入多份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交往合作的双多边文件。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香山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等国际交流对话平台,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参与到对倡议内涵、价值和实践讨论当中,愈发积极地为推进务实合作贡献良策。中国将同各方加强理念交流和政策沟通,深化国际社会对倡议的认同和支持,为倡议开花结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金晨祎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
打造属于世界的公共产品
近年来,一些国家借口应对安全威胁,出台各种“安全战略”,实则是谋求“绝对安全”“霸权安全”,对全球和平事业有害无利。中国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真正的公共产品,来自中国、属于世界始终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鲜明属性。
倡议旨在回应各方关切。从地区热点问题延宕难解,到多重安全挑战交织叠加,再到部分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大搞阵营对抗、挑动军备竞赛,全球安全局势正处于多事之秋,和平安宁成为许多国家苦苦追寻却难以触及的稀缺品。面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对国际社会维护和平、防止战乱的呼声作出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