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城市旅游从“出圈”到“出彩”
与传统上凭借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实力、消费人口等方面优势而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旅游业竞争中不仅没有“出局”,反而频频“出圈”、持续“出彩”,其主要共同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后来居上的中小城市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信息扩散和触达能力在市场关注度上另辟蹊径。只要产品足够有特色,即便是地处天涯海角,也能在短时间获取巨大流量,吸引足够客群。
旅游客群结构变化也助力成就中小城市旅游的“风光”。随着人们旅游阅历的不断丰富以及新兴消费群体的持续壮大,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诉求逐渐开始向慢休闲、深体验转变。新兴的年轻客群更加注重参与性,中小城市的环境、节奏和产品及业态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和变化,从而获得了快速增长。
中小城市旅游的崛起与当下中国交通条件整体大提升密切相关。大城市拥有内在的庞大、稳定且高频的休闲旅游消费市场,而中小城市旅游供给无法通过内源性旅游需求获得足够的价值实现机会,对外源性客源市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中国高速交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小城市的可进入性,开启了外源性客源的“闸门”,为中小城市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网络流量赋能让很多中小城市成为旅游新“顶流”。但流量总是围绕着新的热点聚集,一个网红城市要想真正“长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二,要从流量轨道转向体验轨道。良好的产品体验和深刻的形象认知才是一个目的地持久吸引力的根本动力。网红城市需要及时转换轨道,从流量依赖型城市转化为产品体验型城市,在产品、服务、环境上下功夫,让流量和故事能够沉淀在实实在在的产品内容和品牌形象上。
第三,要牢固树立“玩法就是内容,玩家就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源很重要,“玩法”更重要。无论是中小城市还是大城市,都不能停留在资源依赖上,更不能形成资源本位的思想。资源需开发形成不同的玩法才能适应不同的客群,释放价值潜力。随着市场的年轻化,让更多年轻化的玩家们以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来发现一座中小城市隐藏着的旅游吸引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第四,要加强产品和能力建设。这是决定爆火之后的目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能否接得住急剧增长的客流的关键。社交媒体流量可以带来“出圈”,丰富的产品生态和强大的能力体系才能带来“出彩”。唯有扎实的能力体系,才能有效动员目的地相关资源来应对快速涌入的客流造成的市场需求压力;唯有扎实的产业生态,才能突破单一业态的局限,让爆火业态的“树干”长出更多“枝丫”,真正长成“参天大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受访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李怡采访整理)
与传统上凭借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实力、消费人口等方面优势而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旅游业竞争中不仅没有“出局”,反而频频“出圈”、持续“出彩”,其主要共同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后来居上的中小城市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信息扩散和触达能力在市场关注度上另辟蹊径。只要产品足够有特色,即便是地处天涯海角,也能在短时间获取巨大流量,吸引足够客群。
旅游客群结构变化也助力成就中小城市旅游的“风光”。随着人们旅游阅历的不断丰富以及新兴消费群体的持续壮大,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诉求逐渐开始向慢休闲、深体验转变。新兴的年轻客群更加注重参与性,中小城市的环境、节奏和产品及业态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和变化,从而获得了快速增长。
中小城市旅游的崛起与当下中国交通条件整体大提升密切相关。大城市拥有内在的庞大、稳定且高频的休闲旅游消费市场,而中小城市旅游供给无法通过内源性旅游需求获得足够的价值实现机会,对外源性客源市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中国高速交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小城市的可进入性,开启了外源性客源的“闸门”,为中小城市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网络流量赋能让很多中小城市成为旅游新“顶流”。但流量总是围绕着新的热点聚集,一个网红城市要想真正“长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