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重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一条成功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梦想。近代,西方列强以武力使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与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迈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鸿沟式差距。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到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向先进学习、实现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由此启程。在经历了从外力倒逼、被动应变向内生动力、主动求进的转变,从侧重模仿、崇尚西学西化向独立自主、本土创新创造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是党和人民把推进现代化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结果。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样的认识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相应的,在理论、制度、实践各方面,原创性内容越来越丰富,中国化特点越来越显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之所以走得通,是因为它遵循了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更为关键的是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文化传统出发,在现代化建设上做到了独立自主。
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标志着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与以往的现代化理论相比实现了系统性创新。在本质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把现代化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加以考察,将现代化的终极追求回归到人本身的需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本”的现代化;在路径上,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人类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特征上,在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原则的特征;在原则上,确立了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六对重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等。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实现了对既往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守正创新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实现新突破作出重大贡献,标示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成熟。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继续在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破解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和发展是在党领导人民不断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实现的。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就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介来把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而存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范畴。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转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推进的根本动力。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也是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转化中得以推进的。从“四个现代化”到各方面都要强的现代化的转化,其背后逻辑就是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化。由此推之,新时代新征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和进一步转化,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进阶。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一条成功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梦想。近代,西方列强以武力使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与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迈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鸿沟式差距。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到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向先进学习、实现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由此启程。在经历了从外力倒逼、被动应变向内生动力、主动求进的转变,从侧重模仿、崇尚西学西化向独立自主、本土创新创造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是党和人民把推进现代化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结果。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样的认识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相应的,在理论、制度、实践各方面,原创性内容越来越丰富,中国化特点越来越显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之所以走得通,是因为它遵循了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更为关键的是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文化传统出发,在现代化建设上做到了独立自主。
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标志着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与以往的现代化理论相比实现了系统性创新。在本质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把现代化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加以考察,将现代化的终极追求回归到人本身的需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本”的现代化;在路径上,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人类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特征上,在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原则的特征;在原则上,确立了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六对重大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等。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实现了对既往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守正创新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实现新突破作出重大贡献,标示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