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息环境不再 荐低负债传统股
直到下半年开局,在成交转弱下,港股亦都慢慢向下发展,疲弱的源头是全球央行为了应对过高的通胀而急速加息,特别是对香港影响最大的美联储,自本年3月开始加息时只是加0.25厘,到5月份时已经加0.5厘,及后的6、7、9、11月的四次加息都是以0.75厘的升幅进行。
美息急升迫使资金回到美国市场,美汇走强,港汇转弱也使香港进入久违的加息年代,本港最优惠利率在9月上调0.125厘之后,11月又加0.25厘,一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自6月初的0.22厘到12月最高见5.04厘,息口急升也推动着恒指在10月底低见14597点。幸好及后美国的通胀压力放缓,加息有机会放慢,同时内地防疫政策的预期转变下,港股绝地反弹,在执笔时最高曾见19521点。
执笔时正值联储局本年最后一次议息,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对未来息口的陈述成为投资者焦点,但在欧美市场预期步入衰退下,美加息放缓,甚至在下半年开始减息的预期应该会不停发酵,同时预期内地防疫政策优化推动经济活动趋活跃,有利股市。
展望2023年,笔者会更为乐观,但是在拣股方面应以传统经济和借贷比较低的股份为主。大家借鉴美股在近段时间反弹走势,道指的反弹幅度远高于纳指,反映传统性股份在高息环境下有较好的营运空间。因为科企在成立的过程中不论在研发过程和产品生成的资金需求都十分之庞大,不同类别的融资成为他们的生存必需。若果在以往的超低息环境下当然问题不大,可是息口急升,反成科企的致命伤,导致美国有不少大型科企近日纷纷开始裁员以削减开支。回望本地,香港息口在美息还要往上的情况下是有追加需要,所以对在港上市的科企在资金压力上不可小看,反而一众复常概念股值得留意,当然是那些现金流特别充足的企业,因为往往就是这些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取得较大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