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

  中评社╱题: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 作者:刘凌斌(福州),历史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摘要】当前,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加大打“台湾牌”力度,民进党当局持续倚美谋“独”,阻挠、限制两岸融合发展。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大陆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原则底线,推出一系列反“独”促融举措,强力震慑谋“独”挑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三年新冠疫情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主要表现在: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和战”走向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其统“独”立场仍呈现“维持现状、拒统趋独”态势;支持两岸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是台湾主流民意,但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亟待提升。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世代赴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寻求发展机会的意愿止跌回升,但他们对于两岸交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对于大陆惠台政策存在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由此可见,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多重矛盾性的特征,台湾民众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以何种态度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将对两岸关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台湾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持续谋“独”挑衅,两岸关系更趋复杂严峻,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台海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也使得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若干新特点。本文尝试从分析当前台海局势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和民调数据,对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及其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力求从一个侧面来管窥岛内社情民意的变化。

  一、当前台海局势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大陆对台政策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面对民进党当局的种种“倚美抗中”和谋“独”挑衅行径,大陆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守原则底线,精准把控大局,及时调整对台政策,推出一系列反“独”促融举措,牢牢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一方面,打出反“独”反干涉组合拳,坚决开展“双反”斗争。巩固国际社会“一中框架”。针对美台强化勾结、台湾当局加紧“以武拒统”准备的状况,大陆通过解放军持续进行军机军舰绕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实战化联合演训,拟订“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幷对10名“台独”首要分子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持者实施制裁等手段,有力震慑了外部干涉势力和岛内“台独”势力,向外部势力展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另一方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向台胞台企提供新机遇。大陆相继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与台湾同胞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和经济社会发展红利,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为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造更多便利,提供广阔空间。从长远来看,基于大量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日益开放的广阔市场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三年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对两岸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的冲击有限,也阻挡不了两岸融合发展的脚步。随着新冠疫情大流行基本结束和大陆惠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细化,两岸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逐步恢复常态,两岸经贸合作与产业融合有望持续深化,两岸城市交流、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教交流有望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影响所及,两岸融合发展格局将从经济领域快速向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将大幅增加。〔1〕这必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实现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夯实基础。

  (二)“台独”势力阻挠、限制两岸融合发展

  2016年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凭藉“完全执政”优势,肆无忌惮地破坏两岸关系,推动“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利用新冠疫情大搞“以疫谋‘独’”,严控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导致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两岸交流合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国安五法”、制定“反渗透法”、增订“经济间谍罪”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和台胞来大陆发展的管控限制力度,甚至采用恐吓、打压、查办、起诉、罚款等手法,迫害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岛内团体和人士,对台胞赴大陆就业创业处处设置障碍,试图制造“寒蝉效应”,破坏两岸融合发展的民意氛围。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台湾方面限制的叠加影响下,两岸各类交流活动和各领域合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台胞登陆意愿有所下降,来大陆发展顾虑增大。

  在2024年1月13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携其“台独工作者”标签以四成(40.05%)的得票率当选,打破了2000年以来岛内政局每8年完成一次“政党轮替”的“周期率”。可以预见,赖清德上台后,将继续在两岸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制造重重障碍。一方面,民进党将继续不择手段在各个领域加紧“去中国化”,推动“认知作战”,夯实谋“独”拒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民进党势必继续在岛内强化“绿色恐怖”,在利用执政优势和政经资源全力打压在野势力方面很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该党长期执政奠定基础,其会对在野势力进行“抹红”与“抹黑”,幷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压正常的两岸交流,将继续运用“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相关规定,罗织罪名进行指控,通过司法诉讼、限制出境、处以罚金和徒刑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台胞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和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管控、限制力度。一旦如此,祖国大陆以深化民间交流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受到更多制约。

  (三)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有所加大

  近年来,中美两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美国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处理对华关系目的更清晰,思路更明确,行动更聚焦,手段更凶狠,先后在人权、科技、经贸、涉港、涉台、涉疆、南海等议题上对华施压、频频挑衅中国,中美关系在激烈的战略博弈中波动不断。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专门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要求“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2〕然而,拜登政府虽作出积极表态,声称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在行动上却纵容美国国内一些势力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通过持续提升美台之间的政治、军事、经贸关系,炮制“挺台反华法案”,拉拢盟友插手台海事务等方式,不断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试图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幷将其作为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时至今日,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已经逐渐被掏空,这不仅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因台湾问题遭受冲击,造成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和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增加,而且将不断向“台独”分裂势力传递错误信号,导致民进党当局和海内外“台独”势力采取“台独”冒险行径、冲击一中原则的可能性升高,使得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长远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本质上是守成霸权国美国与新兴大国中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预见,中美战略博弈将是长期、艰巨的拉锯战。中美关系虽然因近期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和双方高层互动增多而有所缓和与改善,但美国仍将延续对华战略竞争的态势,同时也会极力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在一些具体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中美关系将保持“斗而不破”的“竞合”态势,双方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国显然不会放弃通过打“台湾牌”来挑衅中国底线,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赖清德上台后,其掌控的民进党将继续成为美国“最听话的棋子”,加码“倚美抗中”,深化美台勾连,高度配合美国的“以台制华”战略,两岸恐将由“兵凶战危”彻底滑向军事冲突。中美两国未来最有可能的冲突形式是“代理人战争”,而目前的“理想场所”就是台海。〔3〕这是两岸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双方应当极力避免发生的场景。

  二、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

  (一)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和战”走向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

  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来,“兵凶战危”的台海持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甚至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全球最危险的地方”,各界对于“两岸未来是战是和”的各种言论甚嚣尘上,岛内社会也出现了“台湾是否会变成下一个乌克兰”的激烈争论,诸多民调显示持不同政治立场的台湾民众对于两岸走向“战争或和平”的看法存在分歧。“2023年天下杂志县市民意调查”显示(于2023年7月和8月进行,样本数近1.5万),台湾民众对两岸战争风险的意见呈现五五波,与其政党倾向呈现高度相关性。有46%民众担心台湾与大陆接下来五年发生战争,只略少于不担心的52.8%;认同国民党的选民对战争风险最为焦虑,有64.3%担心,“非常担心”的比率更高达38.1%;民进党支持者担心开战只有35.2%,高达64%不担心;无党籍倾向者和民众党支持者担心开战分别占46.1%和45.8%。〔4〕

  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进程中,国民党等在野政治力量试图主打“2024年选举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的选战主轴,得到过半民众认同。ETtoday民调云于11月30日进行的民调显示,高达57.4%民众认同,2024年选举结果将影响两岸关系走向“战争或和平”,36.0%不认同;有49.5%民众认为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会使得两岸关系更紧张,远远高于侯友宜(9.5%)和柯文哲(8.2%)。2024“政党轮替”,28.3%不支持。〔5〕

  近期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两岸紧张关系再度升温,也加剧了民众对于两岸可能开战的忧虑。根据《菱传媒》近半年来的民调,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在三年内可能存在战争风险的担忧同样存在分歧,认为两岸一定会或可能会发生战争的比例略低于两岸完全不会或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争的比例。《菱传媒》2023年12月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41.18%民众担忧两岸未来三年内一定会或可能会发生战争,认为两岸不太可能或完全不会发生战争的民众有53.10%。吊诡的是,该民调显示,仍有过半(54.79%)民众相信两岸若发生战争,美国一定会或有可能会出兵协防台湾;另有45.21%民众认为美国不可能或完全不会出兵协防台湾,为近8个月来新高。〔6〕无独有偶,《联合报》在2023年9月中旬进行的“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也显示,如果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四成八民众相信美国会派兵协防台湾,四成觉得不会。〔7〕综合上述多份民调表明,“疑美论”尚未在岛内社会发酵,仍有半数民众认为两岸若发生战争美国可能出兵保台,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也尚未让绿营支持者认真思考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以致政绩不佳的民进党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仍能赢得四成基本盘的稳定支持,幷最终利用在野阵营的分裂而侥幸获胜。

  (二)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呈现“维持现状、拒统趋独”态势

  长期以来,岛内诸多民调结果均显示,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始终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即六成左右岛内民众支持“维持现状”,且近年来这一比例仍有攀升的势头,表明岛内主流民意对于台湾前途深感迷茫;支持“台湾独立”者大概在二成至三成之间,支持两岸统一者不到一成。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长期追踪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的比例由2000年的48.7%升至2023年的61.1%;支持统一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减至2023年的7.4%;支持“独立”的比例由2000年的14.7%增至2023年的25.3%。〔8〕另据“远见民意研究调查”2008年以来长期观察民众统“独”立场的变动趋势看,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从2022年的28.7%减少至2023年的25.2%;认为“两岸先维持现状再看”,也从2022年的32.4%减少至31.9%,赞成与大陆统一从6.1%上升至8.5%;“永远维持现状”则达到历年新高,占27.6%。若将“先维持现状再看”与“永远维持现状”合幷为“维持现状”,可发现“维持现状”继2009年12月之后再次来到59.5%的最高点。〔9〕

  与其他年龄层民众相比,虽然台湾青年更缺乏两岸统一的意愿和动力,更加希望“台湾终极独立”,但近年来由于深受大陆流行文化等软实力影响,加上热衷于使用抖音、小红书等大陆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接受海量大陆信息,台湾年轻世代对大陆幷不反感,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不愿意因卷入统“独”争议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更不愿意为实现“台独”目标而卖命,其统“独”立场较其他年龄层可能更容易发生变化。俄乌冲突重创乌克兰,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让台湾年轻人看清战争的本质就是流血与残酷,更不愿意上战场当炮灰。如《远见》“2023两岸和平调查”显示,近七成(69.0%)20至29岁民众不愿意让自己或家人上战场,高于整体。〔10〕《远见》于2023年11月下旬进行的“2024民心动向大调查”显示,当两岸发生战争时,只有19.5%受访民众愿意“参军保卫台湾”,不过真正最接近兵役年龄的20至29岁民众,愿意去参战的比例低于30至39岁民众和40至49岁民众。〔11〕由此可以看出年轻世代对于两岸发生战争的忧虑和缺乏上战场的意愿。因此,多数台湾青年幷不认同民进党的“以武谋独”,也反对给他们生活带来直接影响的“兵役延长至一年”的改革,这显然是民进党在2024年选举中流失大量青年选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支持两岸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是岛内主流民意

  在对待两岸交流合作的态度上,不同政治背景的民调机构所作民调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结果,多数台湾民众希望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两岸应该加强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以减少两岸对抗、缓和紧张关系、降低战争风险,这充分反映出“求和平谋合作促交流”是岛内主流民意期盼。《远见》“2023两岸和平调查”显示,即便两岸关系紧张,仍有74.4%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应该增加互动,仅13.3%主张减少交流;希望两岸增加互动的比例创该调查诞生以来新高,与2022年相比大幅增加15.6个百分点,减少交流的比例则减少10.9个百分点。当被问及民众希望台湾当局采取哪些作为来避免战争,46.2%民众认为要“与中国大陆维持对话交流”,远高于需“与美日等国保持友好关系”(24.4%)和“持续军购,加强军备”的比例。〔12〕《远见》“2024民心动向大调查”显示,66.5%受访者主张两岸应增加互动,为历次民心动向调查以来最高,仅20.0%主张减少交流。〔13〕《联合报》“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台湾民众认为“台独”是两岸关系的最大变数。对于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民众以负面评价居多,高达四成九不满意,三成八满意。〔14〕八成五民众认为两岸有必要继续维持沟通管道。〔15〕《菱传媒》12月最新民调也显示,高达61.62%的受访者赞成与大陆全面对话交流沟通以避免两岸发生战争的风险,为8个月以来最高。〔16〕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六成选票投给了反对民进党“抗中保台”路线、支持两岸沟通协商与交流合作的国民党和民众党候选人,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湾主流民意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期待。

  不过,尽管大陆一直强调“九二共识”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但在民进党当局的长期“污名化”和“台独”宣传之下,台湾民众对两岸交流合作政治基础的认知存在误区,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亟待提升。“2023年天下杂志县市民意调查”显示,仅有30.4%的人同意“承认‘九二共识’可以守护‘中华民国’”,其中39岁以下年轻选民的认同度只有24%;即使是非常担心两岸开战的民众,也只有半数同意接受“九二共识”就能保护“中华民国”。〔17〕这是否意味着,“九二共识”在台湾的政治市场正在不断萎缩,期待改善两岸关系的民众,也未必将“九二共识”视为解方,颇值得后续关注。

  (四)台湾民众对大陆惠台政策和赴陆发展的看法存在分歧

  一方面,随着大陆迅速崛起尤其是经济增长创造的巨大机会,加上各地各部门一系列惠台措施的陆续推出,对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世代出于自身现实利益考虑,愿意到大陆就业创业,享受惠台政策红利,寻求发展机会。根据历年《联合报》“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台湾民众赴大陆就业(工作)意愿在2018年攀升至43%高点,2020年至2022年虽因新冠疫情影响低于三成,2023年调查已回升至31%;愿意到大陆创业的意愿,同样在2018年达到30%高点后,2020年至2022年都维持在19%左右的低点,2023年调查也回升至21%。交叉分析发现,20至29岁和50至59岁世代有意愿赴大陆就业者各占34%及40%,比率较高;至于目前在读学生中,则有46%不排斥前往大陆就业,较2022年大幅增加12个百分点。〔18〕《远见》“2024民心动向大调查”也显示,台湾民众赴大陆发展(包括投资、工作或求学)的意愿由一年前的10.1%回升至12.4%(最高点为2018年的34.4%),仅次于美国(17.6%)和东南亚(13.1%);其中20至29岁年轻人赴大陆发展意愿的恢复程度最为明显,由一年前的3.0%大幅攀升至13.7%。〔19〕随着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和台湾经济增长乏力,岛内民众赴大陆发展的意愿继续攀升是一个可预见的趋势。

  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于两岸交流合作尤其是两岸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对于大陆的惠台政策与“让利”措施有着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既希望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以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期待大陆的“惠台让利”给台湾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但又担忧大陆藉助对台“经济让利”来进行“政治统战”、逼迫台湾做出“政治让步”,担心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损害台湾“主权”、“国家安全”及民众切身利益。关于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民众看法也呈现明显分歧。《联合报》“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尽管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但仍有四成民众认为两岸应加强经贸合作,三成六主张维持当前水准,只有一成八主张两岸应减少经贸合作。〔20〕2022年“台湾‘国家安全’研究”(TNSS)调查显示,41.6%的受访者主张台湾应该加强与大陆的经贸关系,40.3%的受访者主张降低与大陆的经贸关系,与2020年调查相比,二者分别增加1.4和5.1个百分点。该调查还显示,高达58.5%民众同意“如果台湾在经济上太依赖大陆,将来大陆会利用经济来要求台湾做政治上的让步”,远高于不同意的34.8%,与2020年调查相比,二者分别增加0.8和1.2个百分点。当被问及大陆惠台政策对台湾未来发展有害还是有利时,仅36%的受访者认为“有利”,其中认为“非常有利”的比例仅6.1%;高达46.6%的受访者认为“有害”。由于该民调主要是针对生活在岛内民众所作的调查,可能难以涵盖大多数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民众(惠台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上述调查结果很可能存在部分失真和偏差,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反映了部分岛内民众对惠台政策的认知误区。

  三、余论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方针政策。在当前依然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下,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多重矛盾性的特征,台湾民众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以何种态度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不但影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民意基础能否延续,而且关系到能否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将对两岸关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出现了若干积极变化,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不满意民进党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希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不愿意两岸同胞兵戎相见。这将对试图推动两岸“脱钩断链”、导致台海“兵凶战危”的民进党当局构成巨大的民意压力,可能迫使赖清德上台执政后不得不作出开放两岸交流的姿态,在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上有所顾忌。台湾主流民意支持两岸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岛内民众赴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的意愿止跌回升,这无疑有利于两岸民众化解歧见、增进瞭解、提升互信,为推进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夯实民意基础。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选择来大陆发展,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将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生力军。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中仍然存在不少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统一的消极因素。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仍然呈现“维持现状、拒统趋独”态势,对于两岸交流合作仍然存在若干担忧和顾虑,及对于美国愿意“出兵保护台湾”的“迷之自信”等,都会对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增添不小的变数。一则可能使得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面临民意掣肘,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与“恐中”心态以及“倚美论”都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消弭。二则成为长期掌控岛内执政权的民进党和“台独”势力继续操弄“反中”议题,干扰两岸交流合作的心理基础。三则给了台湾当局(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以主流民意不支持为藉口“以拖待变”,拒不与大陆开启政治协商谈判的理由,使得两岸“民主协商、共议统一”或将因为人为障碍变得遥遥无期。

  长远来看,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发展进步。〔21〕同样的,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也是引导台湾民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祖国大陆如何因应当前错综复杂的台海局势,在保持国家发展进步的良好势头、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持续落实落细惠台政策措施,尊重、关爱、造福广大台湾同胞,积极争取台湾民心,主动引导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朝向更加有利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是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推动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注释:

  〔1〕陈星:《两岸融合发展的若干概念性思考》,《现代台湾研究》2022年第3期。

  〔2〕《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7日第1版。

  〔3〕郭振家:《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战略困境与台海的未来》,香港《中国评论》2022年10月号。

  〔4〕〔17〕《2024“总统大选”,最大规模民调解密:近半民众忧开战、“九二共识”市场萎缩》,台湾《天下杂志》网站,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580。

  〔5〕《2024“总统”选清调查》,台湾ETtoday民调云,https://www.ettoday.net/survey/survey.php?id=573。

  〔6〕〔16〕《菱“总统”民调2/61.62%民众盼跟中国(大陆)对话交流53.1%认两岸3年内不会开战》,台湾《菱传媒》网站,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3329。

  〔7〕《6成6“国人”盼对美中维持等距》,台湾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8625/7477214。

  〔8〕《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1994年12月~2023年12月)》,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网站,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

  〔9〕〔10〕〔12〕《<远见>2023两岸和平调查/近六成民众希望两岸维持现状、达历年高点》,台湾《远见杂志》网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6795。

  〔11〕〔13〕〔19〕《2024<远见>民心动向调查:37.8%民众对经济悲观!6成希望两岸多互动》,台湾《远见杂志》网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8852。

  〔14〕《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台独”是两岸最大变数》,台湾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8625/7477181。

  〔15〕〔20〕《8成5民众:两岸需要维持沟通》,台湾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8625/7477203。

  〔18〕《5成7民众盼永远维持现状新高》,台湾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8625/7477218。

  〔21〕国台办、国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4月号,总第316期,P61-67)   中评社╱题: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 作者:刘凌斌(福州),历史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摘要】当前,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加大打“台湾牌”力度,民进党当局持续倚美谋“独”,阻挠、限制两岸融合发展。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大陆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原则底线,推出一系列反“独”促融举措,强力震慑谋“独”挑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三年新冠疫情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主要表现在: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和战”走向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其统“独”立场仍呈现“维持现状、拒统趋独”态势;支持两岸交流合作与对话沟通是台湾主流民意,但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亟待提升。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世代赴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寻求发展机会的意愿止跌回升,但他们对于两岸交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对于大陆惠台政策存在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由此可见,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多重矛盾性的特征,台湾民众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以何种态度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将对两岸关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台湾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持续谋“独”挑衅,两岸关系更趋复杂严峻,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台海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也使得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心态呈现出若干新特点。本文尝试从分析当前台海局势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和民调数据,对当前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及其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力求从一个侧面来管窥岛内社情民意的变化。

  一、当前台海局势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大陆对台政策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面对民进党当局的种种“倚美抗中”和谋“独”挑衅行径,大陆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守原则底线,精准把控大局,及时调整对台政策,推出一系列反“独”促融举措,牢牢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一方面,打出反“独”反干涉组合拳,坚决开展“双反”斗争。巩固国际社会“一中框架”。针对美台强化勾结、台湾当局加紧“以武拒统”准备的状况,大陆通过解放军持续进行军机军舰绕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实战化联合演训,拟订“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幷对10名“台独”首要分子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持者实施制裁等手段,有力震慑了外部干涉势力和岛内“台独”势力,向外部势力展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另一方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向台胞台企提供新机遇。大陆相继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与台湾同胞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和经济社会发展红利,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为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造更多便利,提供广阔空间。从长远来看,基于大量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日益开放的广阔市场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三年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对两岸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的冲击有限,也阻挡不了两岸融合发展的脚步。随着新冠疫情大流行基本结束和大陆惠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细化,两岸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逐步恢复常态,两岸经贸合作与产业融合有望持续深化,两岸城市交流、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教交流有望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影响所及,两岸融合发展格局将从经济领域快速向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将大幅增加。〔1〕这必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实现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夯实基础。

  (二)“台独”势力阻挠、限制两岸融合发展

  2016年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凭藉“完全执政”优势,肆无忌惮地破坏两岸关系,推动“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利用新冠疫情大搞“以疫谋‘独’”,严控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导致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两岸交流合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国安五法”、制定“反渗透法”、增订“经济间谍罪”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和台胞来大陆发展的管控限制力度,甚至采用恐吓、打压、查办、起诉、罚款等手法,迫害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岛内团体和人士,对台胞赴大陆就业创业处处设置障碍,试图制造“寒蝉效应”,破坏两岸融合发展的民意氛围。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台湾方面限制的叠加影响下,两岸各类交流活动和各领域合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台胞登陆意愿有所下降,来大陆发展顾虑增大。

  在2024年1月13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携其“台独工作者”标签以四成(40.05%)的得票率当选,打破了2000年以来岛内政局每8年完成一次“政党轮替”的“周期率”。可以预见,赖清德上台后,将继续在两岸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制造重重障碍。一方面,民进党将继续不择手段在各个领域加紧“去中国化”,推动“认知作战”,夯实谋“独”拒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民进党势必继续在岛内强化“绿色恐怖”,在利用执政优势和政经资源全力打压在野势力方面很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该党长期执政奠定基础,其会对在野势力进行“抹红”与“抹黑”,幷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压正常的两岸交流,将继续运用“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相关规定,罗织罪名进行指控,通过司法诉讼、限制出境、处以罚金和徒刑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台胞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和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管控、限制力度。一旦如此,祖国大陆以深化民间交流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受到更多制约。

  (三)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有所加大

  近年来,中美两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美国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处理对华关系目的更清晰,思路更明确,行动更聚焦,手段更凶狠,先后在人权、科技、经贸、涉港、涉台、涉疆、南海等议题上对华施压、频频挑衅中国,中美关系在激烈的战略博弈中波动不断。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专门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要求“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2〕然而,拜登政府虽作出积极表态,声称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在行动上却纵容美国国内一些势力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通过持续提升美台之间的政治、军事、经贸关系,炮制“挺台反华法案”,拉拢盟友插手台海事务等方式,不断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试图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幷将其作为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时至今日,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已经逐渐被掏空,这不仅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因台湾问题遭受冲击,造成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和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增加,而且将不断向“台独”分裂势力传递错误信号,导致民进党当局和海内外“台独”势力采取“台独”冒险行径、冲击一中原则的可能性升高,使得两岸融合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长远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本质上是守成霸权国美国与新兴大国中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预见,中美战略博弈将是长期、艰巨的拉锯战。中美关系虽然因近期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和双方高层互动增多而有所缓和与改善,但美国仍将延续对华战略竞争的态势,同时也会极力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在一些具体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中美关系将保持“斗而不破”的“竞合”态势,双方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国显然不会放弃通过打“台湾牌”来挑衅中国底线,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赖清德上台后,其掌控的民进党将继续成为美国“最听话的棋子”,加码“倚美抗中”,深化美台勾连,高度配合美国的“以台制华”战略,两岸恐将由“兵凶战危”彻底滑向军事冲突。中美两国未来最有可能的冲突形式是“代理人战争”,而目前的“理想场所”就是台海。〔3〕这是两岸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双方应当极力避免发生的场景。

  二、台湾民众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分析

  (一)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和战”走向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

  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来,“兵凶战危”的台海持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甚至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全球最危险的地方”,各界对于“两岸未来是战是和”的各种言论甚嚣尘上,岛内社会也出现了“台湾是否会变成下一个乌克兰”的激烈争论,诸多民调显示持不同政治立场的台湾民众对于两岸走向“战争或和平”的看法存在分歧。“2023年天下杂志县市民意调查”显示(于2023年7月和8月进行,样本数近1.5万),台湾民众对两岸战争风险的意见呈现五五波,与其政党倾向呈现高度相关性。有46%民众担心台湾与大陆接下来五年发生战争,只略少于不担心的52.8%;认同国民党的选民对战争风险最为焦虑,有64.3%担心,“非常担心”的比率更高达38.1%;民进党支持者担心开战只有35.2%,高达64%不担心;无党籍倾向者和民众党支持者担心开战分别占46.1%和45.8%。〔4〕

  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进程中,国民党等在野政治力量试图主打“2024年选举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的选战主轴,得到过半民众认同。ETtoday民调云于11月30日进行的民调显示,高达57.4%民众认同,2024年选举结果将影响两岸关系走向“战争或和平”,36.0%不认同;有49.5%民众认为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会使得两岸关系更紧张,远远高于侯友宜(9.5%)和柯文哲(8.2%)。2024“政党轮替”,28.3%不支持。〔5〕

  近期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两岸紧张关系再度升温,也加剧了民众对于两岸可能开战的忧虑。根据《菱传媒》近半年来的民调,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在三年内可能存在战争风险的担忧同样存在分歧,认为两岸一定会或可能会发生战争的比例略低于两岸完全不会或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争的比例。《菱传媒》2023年12月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41.18%民众担忧两岸未来三年内一定会或可能会发生战争,认为两岸不太可能或完全不会发生战争的民众有53.10%。吊诡的是,该民调显示,仍有过半(54.79%)民众相信两岸若发生战争,美国一定会或有可能会出兵协防台湾;另有45.21%民众认为美国不可能或完全不会出兵协防台湾,为近8个月来新高。〔6〕无独有偶,《联合报》在2023年9月中旬进行的“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也显示,如果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四成八民众相信美国会派兵协防台湾,四成觉得不会。〔7〕综合上述多份民调表明,“疑美论”尚未在岛内社会发酵,仍有半数民众认为两岸若发生战争美国可能出兵保台,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也尚未让绿营支持者认真思考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以致政绩不佳的民进党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仍能赢得四成基本盘的稳定支持,幷最终利用在野阵营的分裂而侥幸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