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方略:疫情防控下继续做强中国经济
中国网发表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文章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中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仍然存在。此种情况下,公众对经济运行的诸多现实问题,包括物流畅通、物资保障、就业稳定、金融市场安全等问题极为关注。面对新情况,究竟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如何界定政策的“松”与“紧”?亟待拿出系统性的策略来。
文章分析,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的总体方针和策略,又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完善和调整防疫措施。要落实好“统筹”二字,防止出现只顾一头的情况,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防控疫情要“以快止快”,“快”是为了尽量把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快使经济恢复正常;管理经济要精准施策,“准”是为了保畅通、保循环,要坚决防止长时间、大范围出现断点、堵点,一旦出现要及时安排替代措施。
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都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民生也是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防疫是为了民生,必须防止“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的做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恢复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供应。要保障城市核心功能的运转,稳控安全生产形势。无论在特定城市,还是立足全国范围,都要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这正是需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时刻。保民生与经济学意义上的稳定供应体系、流通体系是一致的、相互匹配的,与稳就业、稳经济也是一致的、相互匹配的。
从稳定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来讲,首先要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总体力度和节奏。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包括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进一步减税/降费,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让他们活下来,发挥稳定就业、稳定基本盘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引导和鼓励消费。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快恢复经济,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提高消费质量的需求是旺盛的,关键是要加大供应。在鼓励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的同时,也鼓励他们适当参与投资活动。
文章指出,这次会议还强调“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目的是实现安全的发展。发展需要定力,应对危机也需要定力。不能为了处置难题而制造新的风险,留下后患。在房地产方面,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变,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政策、稳定市场。这就回答了当前如何发挥房地产对于稳增长作用的问题。在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方面,会议强调“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就是说稳定市场是第一位的,增加资金供给是近期重要任务;发行注册制改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部署和推进。在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强调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并将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主要是回应公众对整顿平台经济的一些疑虑。无论管理层,还是普通用户,都希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民众和其他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让平台投资者获得适当回报。整顿的目的是规范之,而不是遏制之。
文章最后说,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来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久之计。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自立自强,坚持统筹内外因素、远近因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方向、大思路、总目标。这样,无论遇到任何风吹浪打,中国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网发表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文章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中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仍然存在。此种情况下,公众对经济运行的诸多现实问题,包括物流畅通、物资保障、就业稳定、金融市场安全等问题极为关注。面对新情况,究竟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如何界定政策的“松”与“紧”?亟待拿出系统性的策略来。
文章分析,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的总体方针和策略,又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完善和调整防疫措施。要落实好“统筹”二字,防止出现只顾一头的情况,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防控疫情要“以快止快”,“快”是为了尽量把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快使经济恢复正常;管理经济要精准施策,“准”是为了保畅通、保循环,要坚决防止长时间、大范围出现断点、堵点,一旦出现要及时安排替代措施。
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都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民生也是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防疫是为了民生,必须防止“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的做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恢复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供应。要保障城市核心功能的运转,稳控安全生产形势。无论在特定城市,还是立足全国范围,都要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这正是需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时刻。保民生与经济学意义上的稳定供应体系、流通体系是一致的、相互匹配的,与稳就业、稳经济也是一致的、相互匹配的。
从稳定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来讲,首先要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总体力度和节奏。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包括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进一步减税/降费,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让他们活下来,发挥稳定就业、稳定基本盘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引导和鼓励消费。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快恢复经济,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提高消费质量的需求是旺盛的,关键是要加大供应。在鼓励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的同时,也鼓励他们适当参与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