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损害中美关系
这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作出让步。同时也是将国际贸易政治化,目的就是要帮助美国总统竞选连任。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选举如火如荼。美国民主党总统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不断地向产业工会靠拢,目的就是要寻求美国产业工会及其成员的支持,以便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打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然而,以牺牲中美贸易为代价,把责任推卸给中国,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会导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
2024年3月26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详细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强调如果美国试图将美国与中国的市场、廉价商品和供应链分开,必须回答下列问题:第一,202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多少;第二,加拿大是美国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国排在第几;第三,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最大出口是什么;第四,美国哪个州对中国出口最多;第五,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最大服务项目是什么;第六,美国有多少工作岗位是由对华出口支撑?回答这些事实并不困难。作者认为,加拿大是美国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增长1.2%,远低于美国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但是,美国运往中国大约1500亿美元的商品,仍然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美国对华出口最多的是燃料、油类和蒸馏产品。得克萨斯州是对华出口商品最多的州,2022年为218亿美元。即便如此,中国市场占得克萨斯州全球商品出口总额的5%。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最大的服务项目是留学生服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包括学费、房租,一般消费都属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从中受益最多。尽管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落后于墨西哥,但是,美国对华贸易仍然很大。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对华出口创造就业机会最多,对华出口支撑着美国的工业机械和农业、畜牧业工作。作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相互交织依存,中国出口需要进入美国广阔的市场,而中国仍然是美国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还持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国债。试图使两者“脱钩”的说法,完全是谬论。
首先,中国产品具有竞争力,得益于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中国企业可以在国内找到合作伙伴,产品零部件的价格相对较低。中国企业非常善于利用各种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即使美国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也找到了可靠的合作伙伴,制造的电动汽车成本大幅度降低。这说明中国对美出口增加,不是倾销,不是补贴,而是中国企业产品制造能力提高,中国产品具有竞争力。可以设想,如果中国企业生产要素不齐全,生产成本较高,那么,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价格就不会具有吸引力,中国企业就会亏本赚吆喝。
中国高度重视国际竞争,许多企业投产之初,就把目光锁定全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其次,中国企业并非不瞭解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一些企业多次面临反倾销指控,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打赢官司。七年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光伏发电设备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制造太阳能板的企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不少企业因此而破产倒闭。但是,中国企业痛定思痛,一方面提高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市场上,仍然是抢手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制造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不是因为对美国实施倾销,而是因为中国企业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果美国认为中国产品倾销美国,应该拿出真凭实据,不能因为中国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而指责中国对美国实施倾销。
在美国市场上中国产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依靠产业集群提高了生产效率。反观美国,虽然仍然保留了制造业,但是,美国制造业已经七零八落,不仅需要向中国等国家采购零部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产业工人大量流失,优秀技术工程师短缺,结果导致美国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波音公司曾经是美国制造业的骄傲,但是,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接二连三出现事故,以至于波音公司的竞争对手空中客车公司的负责人不无惋惜地指出,如果美国波音公司这样持续下去,那么,将会葬送航空业。
对于美国制造企业来说,全球采购,曾经是一大优势。借助于国际市场,借助于美国特有的资本优势,建立全球性的供应链系统,对于美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是合适的。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全球采购必须拥有便捷的运输通道,必须拥有相对透明的供应链系统。可是,由于美国到处惹是生非,运输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由于美国采购商层层加码,结果导致美国全球采购的零部件价格越来越高。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航空母舰建造商需要在甲板上铺设拦阻索,采购商从中国企业采购相关产品之后,加价出售给美国航空母舰建造商,美国航空母舰建造成本当然会居高不下。可以设想,如果美国委托中国建造航空母舰,或者直接从中国企业采购相关产品,那么,美国航空母舰建造成本有可能会大幅度降低。
总而言之,由于美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大量产品需要从其他国家采购,高昂的运费以及采购商从中赚取差价,结果导致美国制造的产品即使在美国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中国商品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市场,虽然同样需要支付运费,但是,由于中国产品的主要零部件采购价格相对较低,因此,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在钢铁等工业制成品方面,中国优势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中国钢铁产量是第二到第五名钢铁产量的总和。中国规模庞大的钢铁制造业客观上确保中国单位钢产量成本相对较低,中国钢铁出口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问题。由于中国钢铁产量规模巨大,因此,单位钢铁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中国钢铁和钢铁制品出口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虽然美国政府在美国钢铁产业工会压力下,准备对中国钢铁出口实施制裁措施,但是,美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共和党执政时期,曾经对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钢铁出口实施制裁措施,征收反倾销税,但最终结果仍然是外国钢铁占据美国市场。
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急剧上升,单位钢产量价格下降空间有限,美国在钢铁行业领域,缺乏竞争优势。虽然美国国内一些新闻媒体分析认为,钢铁产业工会要求提高工资是导致钢铁行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我们看来,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支离破碎,钢铁冶炼原材料供应链配置不合理,结果导致美国钢铁行业成为夕阳产业。现在美国一些钢铁城市锈迹斑斑,大量工人失业,为瞭解决生计问题,那些仍然在工作岗位上的产业工人,不得不要求增加工资,以解决家庭开支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美国钢铁行业不具有竞争力。
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在钢铁等传统产业领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国可以购买美国的钢铁公司,借助于中国的产业链系统和供应链体系,确保美国钢铁企业烟囱重新冒烟。可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治挂帅,使得中国企业望而却步。中国电池制造企业准备与美国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生产现代电动汽车,美国国会议员从中作梗,中美汽车电池技术合作无疾而终。可以肯定,如果中国企业参与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或者,与美国钢铁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美国政客必定会大放厥词,破坏中美钢铁合作。
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导致美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不在中国,而在美国自身。如果美国财政部长到中国兴师问罪,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中美贸易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美国消费者遭受损失,而美国传统产业仍将死气沉沉。
这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作出让步。同时也是将国际贸易政治化,目的就是要帮助美国总统竞选连任。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选举如火如荼。美国民主党总统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不断地向产业工会靠拢,目的就是要寻求美国产业工会及其成员的支持,以便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打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然而,以牺牲中美贸易为代价,把责任推卸给中国,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会导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
2024年3月26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详细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强调如果美国试图将美国与中国的市场、廉价商品和供应链分开,必须回答下列问题:第一,202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多少;第二,加拿大是美国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国排在第几;第三,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最大出口是什么;第四,美国哪个州对中国出口最多;第五,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最大服务项目是什么;第六,美国有多少工作岗位是由对华出口支撑?回答这些事实并不困难。作者认为,加拿大是美国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增长1.2%,远低于美国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但是,美国运往中国大约1500亿美元的商品,仍然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美国对华出口最多的是燃料、油类和蒸馏产品。得克萨斯州是对华出口商品最多的州,2022年为218亿美元。即便如此,中国市场占得克萨斯州全球商品出口总额的5%。2021年美国对华出口最大的服务项目是留学生服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包括学费、房租,一般消费都属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从中受益最多。尽管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落后于墨西哥,但是,美国对华贸易仍然很大。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对华出口创造就业机会最多,对华出口支撑着美国的工业机械和农业、畜牧业工作。作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相互交织依存,中国出口需要进入美国广阔的市场,而中国仍然是美国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还持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国债。试图使两者“脱钩”的说法,完全是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