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萧美琴回来没?赖清德放心吗?
可是,三月初,赖清德未来的副手萧美琴却悄然赴美,距离赖清德就职还有两个半月,连观察期都还没开始,是不是去太早了?不令人心生狐疑吗?
传言因萧美琴英文流利,华府人脉丰沛,她此行是代替赖清德,就未来两岸政策进行沟通,甚至绘声绘影说是讨论就职演说内容。这也匪夷所思,不但演讲还没起草,何况需要去这么久?为何不在台北让赖清德可在场?
可见,萧美琴之行具有急迫性、复杂性、机密性,不但不适合在台北进行,甚至不适合请赖清德同场。
时间点值得推敲。萧美琴是在“海巡署”驱离大陆渔民造成两死事件后正好三周之际启程。在过程中,政府为安抚人心,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靠山卷入。
言下之意,“海巡署”背后除“国防部”外,还有其他友军共同监侦。如此借重友军之威风,以取信于民众,着眼于“国内”政治稳定,压制在野党藉机发动认知战,扰乱民心。
换言之,“海巡署”提及这支不言自明是谁的友军,且不只一次,是作为内销用,并非想吓阻对岸,但不可避免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迫使对岸不能示弱,否则岂不是纸老虎,对内不能交代,对外色厉内荏,后果不堪?果然,在金门周围宣示主权的行动规模与频率,大幅提升。
二是,升高的后果等于把友军更进一步卷入。友军自始没有打算卷入,更不可能大张旗鼓当靠山。然而,却因执政党考量“国内”政局,意外被现身。面对对岸因此升高伸张主权的行动,友军能不能示弱?
在这种肉体性强大的政策风格下,其另一面,就是缺乏思想性,不考虑其他人的立场或利害,尤其是自我中心,导致友军的尴尬。这是友军的长远隐患。
从萧美琴匆匆赴美的背景可知,萧美琴受重视,不因为她是副手,而因为她是换手,她不是去协调整合,而是去建立“报国曲线”。预防胜于治疗,观察不如行动。
既然不能在台北交代她,最好的障眼就是说她语言能力佳,并且要打包滞美私人物品。但她去多久,非赖清德能影响。去愈久,他自曝其短的可能就愈大,而她就愈感受高处之寒。
可是,三月初,赖清德未来的副手萧美琴却悄然赴美,距离赖清德就职还有两个半月,连观察期都还没开始,是不是去太早了?不令人心生狐疑吗?
传言因萧美琴英文流利,华府人脉丰沛,她此行是代替赖清德,就未来两岸政策进行沟通,甚至绘声绘影说是讨论就职演说内容。这也匪夷所思,不但演讲还没起草,何况需要去这么久?为何不在台北让赖清德可在场?
可见,萧美琴之行具有急迫性、复杂性、机密性,不但不适合在台北进行,甚至不适合请赖清德同场。
时间点值得推敲。萧美琴是在“海巡署”驱离大陆渔民造成两死事件后正好三周之际启程。在过程中,政府为安抚人心,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靠山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