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字当头 改革先立后破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在北京顺利闭幕。作为每年年底召开的重要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组合都具有关键指引意义。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还用相当的篇幅对新发展阶段下的一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新规划、新说明,强调未来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正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下的新重大理论,未来调整政策与改革政策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过去一年,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善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新发展阶段的重点领域,中国推进了一系列调整政策和改革政策,对未来互联网、教育、医疗、房地产、能耗产业等行业的运行逻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上述调整和改革政策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符合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紧缩效应,在落地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一刀切”、“运动式”的现象和对政策的误读、过度解读。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用几乎一半的篇幅对上述领域的改革路线进行了说明,对过去部分误读进行了纠偏调整,强调要加强五个重点领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别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三季度由于煤炭供应紧张和部分地区能耗转型调整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较大幅度的影响了三季度的工业生产活动。2021年10月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召开,提出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将威胁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先立后破”,有准备、有条件的实现能源转型。
本次会议还提出要进行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案下,将对能耗控制目标进行优化调整,更加看重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指标和实际的碳排放目标,有利于扩大新增的新能源装机和改造投资,缓解新能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上游材料能耗控制要求形成的对终端的供给约束和涨价约束,更有利于推动以绿色为主线的制造业升级改造投资。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也强调,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局部合理政策迭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还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要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
笔者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细致说明充分体现了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实事求是的推进思路,未来“双碳”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更加平稳、更加可持续的推进阶段。
防范房地产风险,加强预期指引,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行了相应的部署,继续强调了“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但在具体的举措上提出了加强预期引导。当前对房地产市场行业的下行预期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购房意愿,增加了观望情绪,而且也影响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拿地意愿、开工意愿,近期房地产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都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本次会议强调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过去两个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重新恢复了正增长,境内房企债券融资活动有所恢复,但境外融资和信托等表外融资活动依然较为紧张,预计2022年,首套房和改善型购房的按揭贷款条件和财务水平较高的房地产企业信贷环境将适度改善,但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产不会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需要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体要求,“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2022年政府将加大保障房投资力度。随着年轻人口向核心城市群聚集,中国新增住房需求向核心城市群集中,但核心城市群建设用地指标和住房供应仍比较短缺,导致土地与房价居高,限制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并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竞争力。本次会议提出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既可以在短期内对冲商品房投资下行压力,又可以在中长期内帮助新市民安居乐业,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综上,笔者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在政策支持下仍能实现5%左右的合理增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大局,迎接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在北京顺利闭幕。作为每年年底召开的重要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组合都具有关键指引意义。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还用相当的篇幅对新发展阶段下的一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新规划、新说明,强调未来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正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下的新重大理论,未来调整政策与改革政策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过去一年,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善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新发展阶段的重点领域,中国推进了一系列调整政策和改革政策,对未来互联网、教育、医疗、房地产、能耗产业等行业的运行逻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上述调整和改革政策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符合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紧缩效应,在落地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一刀切”、“运动式”的现象和对政策的误读、过度解读。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用几乎一半的篇幅对上述领域的改革路线进行了说明,对过去部分误读进行了纠偏调整,强调要加强五个重点领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别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三季度由于煤炭供应紧张和部分地区能耗转型调整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较大幅度的影响了三季度的工业生产活动。2021年10月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召开,提出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将威胁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先立后破”,有准备、有条件的实现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