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政府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创新创业融入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2020年“十三五”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了50%。这与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是分不开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过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也纷纷出现,加速经济发展新引擎与新动能对传统发展动能的替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达到了1.38亿户,其中企业4331万户,个体工商户9287万户;当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2502万户,其中企业803.5万户,个体工商户1681.5万户。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支撑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基础。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必须要更大力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不久前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规模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新劳动力与退休劳动力的增减对比发生了逆转。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率上升,全社会的养老负担更重,经济增长所需的劳动力供给存量减少,迫切需要优化开发存量人力资源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为开发人力资源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创新潜力,并通过创业将创新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四五”时期更积极有为地拓展家庭收入增长渠道、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长期坚持的收入分配原则。但是,由于保护劳动要素分配主体地位的体制不完善,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衡。因此,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创造条件让家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和技术要素收入的机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十四五”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场要保持活力和增长,离不开活跃的创新创业;将全员的创新潜力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离不开大量新生市场主体将新创意、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向市场的过程。“十四五”时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好用足双创支持政策。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政府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创新创业融入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2020年“十三五”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了50%。这与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是分不开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过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也纷纷出现,加速经济发展新引擎与新动能对传统发展动能的替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达到了1.38亿户,其中企业4331万户,个体工商户9287万户;当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2502万户,其中企业803.5万户,个体工商户1681.5万户。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支撑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基础。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必须要更大力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不久前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规模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新劳动力与退休劳动力的增减对比发生了逆转。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率上升,全社会的养老负担更重,经济增长所需的劳动力供给存量减少,迫切需要优化开发存量人力资源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为开发人力资源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创新潜力,并通过创业将创新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