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提14项建议推动香港初创发展
中评社香港3月22日电(记者 卢哲)团结香港基金21日举行发布会,发表题为《优化各界资源协作推动香港初创发展》的政策研究报告。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为是次报告的策略伙伴。报告指,为令香港能够成为初创成功发展之地,提出五方面14项政策建议,涵盖培育创新人才、支援技术转移和企业联动、改善融资渠道、协助拓展国际市场和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等领域。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骆美琪、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水志伟、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郭凯杰出席发布会。
初创企业在推动香港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方面具有策略性意义。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初创公司的数量每增加10%就能在下一年带动2.4%的人均GDP增长以及提升2.9%的专利申请量。报告指出,尽管政府已经在创新科技发展方面投放了大量资源,在2018-2022年期间投放超过1500 亿港元来培育初创企业和支持创科,但香港在“2023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中仅排名第12位,落后于北京、上海和班加罗尔等城市。本地的独角兽数目相对较少(18家),落后于北京(91家)、上海(71家)和深圳(32家);香港在初创企业早期融资的角色甚少,仅占全球风险资本市场的0.5%。
报告表示,通过与逾70名持份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厘清阻碍香港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香港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可行的创业想法或风险偏好较低,导致创业意愿较国际同侪低;技术转移专业人员不足、孵化生态不平衡(近85%本地初创企业在公营孵化器内进行孵化),以及公私营机构采购初创公司的产品的比率较低,阻碍了商品化的过程;早期企业的投资风险较高,而政府偏好后期投资、上市规则严格、加上繁琐的政府资助申请程序,都限制了融资渠道和退出机会;初创企业在进军大湾区内地城市和东盟市场时面对制度体系差异和监管壁垒。
为令香港能够成为初创成功发展之地,报告提出了五方面共十四项政策建议,涵盖培育创新人才、支援技术转移和企业联动、改善融资渠道、协助拓展国际市场和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等领域。
具体来说,报告提到,第一,建议推动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报告建议借鉴国际经验,丹麦和芬兰两国均已系统性地把创业教育融入早期阶段的学校课程。香港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将创业教育一步步融入到各个教育阶段之中。包括可将“创业”融入小学科学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专题研习,运用科学概念提出具创意、创新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商校合作计划”与创业教育提供者合作,提供互动式商业模拟训练和共同设计培训计划;;以及鼓励香港的大学与大湾区机构开办跨境创业课程。
第二,促进技术转移和企业联动,协助初创公司成长。报告认为,为了让初创企业将研究成果成功转化落地,需要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加速器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建议引进世界级的私人孵化器来港发展,让孵化器生态更趋多元化。在新田科技城建立孵化器集群,使本地初创企业能够连通国际,促进本地和全球孵化器之间的协同合作等。
第三,协助企业家获得融资。报告说,投资者担心种子期和早期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质;政府亦倾向投资后期阶段的公司。为便利资金流向初创企业,建议参考以色列Yozma基金和深圳天使母基金,成立香港天使母基金。基金可在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下运作,与私营创投基金共同出资成立子基金,为本地初创企业提供关键的种子期和早期风险投资。投资对象应优先考虑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等高潜力科技领域;同时,修改上市规则以开放资本市场;加快政府资助发放程序。
第四,支援初创企业拓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及东盟国家。报告认为,初创企业可以把市场拓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和东盟国家来实现增长。要应对监管壁垒,支持初创企业拓展市场,政府可考虑以下措施:与内地当局合作,争取逐步放宽港商进入内地市场的限制,让港资企业更好地把握内地庞大的商机;把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的孵化服务扩展至大湾区和东盟;透过香港驻东盟地区的经济贸易办事处加强政策及贸易资讯支援;以及参考现有的“GoGBA 湾区经贸通平台”,在香港贸发局下设立一站式的GoASEAN平台,为进入东盟市场提供全面的资讯和资源。
第五,吸引全球和区域人才及企业,为创业生态圈增添动力。报告说,人才和策略性企业将有助完善初创生态圈,提升香港作为初创企业成功发展之地的吸引力。政府可考虑扩大人才服务办公室的服务,并推出进一步的税务优惠措施,增强香港的吸引力。
报告强调,初创企业能够驱动香港的未来发展,但研究发现了数个现时初创生态圈未尽完善的地方。因此,希望能够透过落实报告建议,包括透过加强创业教育、促进技术转移、改善融资渠道、扩大市场机遇,以及引进全球人才和企业所创造的协同效应,推动创业生态的蓬勃发展,释放其创新及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评社香港3月22日电(记者 卢哲)团结香港基金21日举行发布会,发表题为《优化各界资源协作推动香港初创发展》的政策研究报告。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为是次报告的策略伙伴。报告指,为令香港能够成为初创成功发展之地,提出五方面14项政策建议,涵盖培育创新人才、支援技术转移和企业联动、改善融资渠道、协助拓展国际市场和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等领域。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骆美琪、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水志伟、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郭凯杰出席发布会。
初创企业在推动香港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方面具有策略性意义。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初创公司的数量每增加10%就能在下一年带动2.4%的人均GDP增长以及提升2.9%的专利申请量。报告指出,尽管政府已经在创新科技发展方面投放了大量资源,在2018-2022年期间投放超过1500 亿港元来培育初创企业和支持创科,但香港在“2023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中仅排名第12位,落后于北京、上海和班加罗尔等城市。本地的独角兽数目相对较少(18家),落后于北京(91家)、上海(71家)和深圳(32家);香港在初创企业早期融资的角色甚少,仅占全球风险资本市场的0.5%。
报告表示,通过与逾70名持份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厘清阻碍香港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香港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可行的创业想法或风险偏好较低,导致创业意愿较国际同侪低;技术转移专业人员不足、孵化生态不平衡(近85%本地初创企业在公营孵化器内进行孵化),以及公私营机构采购初创公司的产品的比率较低,阻碍了商品化的过程;早期企业的投资风险较高,而政府偏好后期投资、上市规则严格、加上繁琐的政府资助申请程序,都限制了融资渠道和退出机会;初创企业在进军大湾区内地城市和东盟市场时面对制度体系差异和监管壁垒。
为令香港能够成为初创成功发展之地,报告提出了五方面共十四项政策建议,涵盖培育创新人才、支援技术转移和企业联动、改善融资渠道、协助拓展国际市场和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等领域。
具体来说,报告提到,第一,建议推动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报告建议借鉴国际经验,丹麦和芬兰两国均已系统性地把创业教育融入早期阶段的学校课程。香港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将创业教育一步步融入到各个教育阶段之中。包括可将“创业”融入小学科学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专题研习,运用科学概念提出具创意、创新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商校合作计划”与创业教育提供者合作,提供互动式商业模拟训练和共同设计培训计划;;以及鼓励香港的大学与大湾区机构开办跨境创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