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国:中欧投资协定影响深远
过去四年,特朗普政府先后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同时联合盟国,实有毕其功于一役,势必遏制中国发展,压缩中国国际空间之势。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赢得世人的尊敬。当然,中国也需要突破特朗普政府的围堵,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当属此类。RCEP的签订一方面彰显了全球化环境下列国合作为发展唯一之路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被视为中国突破美国围堵的胜利。
此次中国与欧盟达成投资协定,便可形成西与欧盟国家、东与日韩、南与东南亚,立足亚洲、发展欧洲的合作态势,从而彻底摧毁美国遏制中国的图谋。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除了外交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会吸引欧盟企业到中国投资,从而将欧盟的技术与资金引入中国市场。
任何合作都是双向的,都必需对双方有利,符合双方的需要。因此,中欧投资协定也需符合欧盟的利益,也是欧盟的胜利。受新冠肺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欧盟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亟需一个强大的市场。就此而言,欧盟与中国可谓具有相当高的互补性,都有很高的达成协议的愿望。
中欧投资协定对于各方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已如前述,欧盟需要一个强大的开放的市场。据报道,中欧投资协定包括投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公平公正待遇、改善劳工待遇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体言之,中国将在电信、计算机、金融、生物技术、新能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允许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投资形式(如必需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和股权比例(如外资股权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等方面不再限制。这对欧盟的企业而言,无疑会获得优于美国企业的待遇。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在电信、金融银行、互联网、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多有微言。此次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不仅能使欧盟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优势地位,而且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与中国有双边投资协定或者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亦可受益。后者的企业可通过最惠国待遇条款,得到与欧盟企业相同的待遇。鉴于中美之间既无双边投资协定,也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企业不可能主张最惠国待遇,因此事实上便会受到次于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投资者的待遇。
中欧投资协定关于公平公正待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条款常见于投资协定。这些条款的内涵和外延,经无数个投资仲裁庭解释,已在国际上形成共识。统而言之,这些条款均涉及东道国政府的行为和不行为,故有人将投资仲裁称之为对东道国的准司法审查。从此方面讲,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并生效,势必对中国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构成直接影响,要求这些机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行事。鉴于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欧投资协定的前述影响应有利而无害,因其很多规定均涉及法治社会的运作。
或可问,中欧投资协定的前述规定是否构成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事实上,所有国际协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每一个相关国家的主权。然此限制是双向的和相互的,也是进行国际合作所必需者。对中国言更是如此,因中国企业也需要到欧盟投资,也需要受到非歧视待遇。我们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可使西方社会的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从而理解中国社会。这可为将来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对中国境内的企业言,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制环境应该可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历史说明,只有在竞争中成长的企业,才有生命力。有了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中欧投资协定的生效还需要得到中国和欧盟立法机关的批准。据报道,欧盟希望中国可以承诺加入世界劳工组织关于劳工标准的公约,改善劳工待遇;中国在此方面已作出了承诺,但一些欧盟国家认为中国的承诺太过笼统。如何解决此问题,使协定早日生效,造福人类,是众望所归。相信中欧的领导人有魄力和智慧,不负众望。
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国际关系、国际法治,还是中国法治化建设的角度考虑,中欧投资协定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期待协定的早日生效!
过去四年,特朗普政府先后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同时联合盟国,实有毕其功于一役,势必遏制中国发展,压缩中国国际空间之势。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赢得世人的尊敬。当然,中国也需要突破特朗普政府的围堵,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去年十一月十五日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当属此类。RCEP的签订一方面彰显了全球化环境下列国合作为发展唯一之路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被视为中国突破美国围堵的胜利。
此次中国与欧盟达成投资协定,便可形成西与欧盟国家、东与日韩、南与东南亚,立足亚洲、发展欧洲的合作态势,从而彻底摧毁美国遏制中国的图谋。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除了外交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会吸引欧盟企业到中国投资,从而将欧盟的技术与资金引入中国市场。
任何合作都是双向的,都必需对双方有利,符合双方的需要。因此,中欧投资协定也需符合欧盟的利益,也是欧盟的胜利。受新冠肺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欧盟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亟需一个强大的市场。就此而言,欧盟与中国可谓具有相当高的互补性,都有很高的达成协议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