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民共对话的基础在两岸政治互信

李建荣(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4月27日电(作者李建荣)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既非“内阁”成员也非“总统府”编制,但赖清德在上任前所宣布的“国安”团队却将此职务与其他特任官、政务官一并宣布,确实创了先例。

  把郑文灿正式与“国安”团队挂上勾一起召开记者会,应是为了安抚郑文灿未能更上一层楼担任“行政院长”、离开“内阁”的失落,进而以此职视为继续重用、并未脱队的用意。但赖却刻意疏忽海基会毕竟是财团法人组织,且有为数不少的民间捐助董事,董事长一职需经过董事会正式选举产生,未事先与董事们打招呼,海基会也尚未发出临时董事会的开会通知,但董事们与所有阅听大众一样都从媒体上得知此一人事案,此举难免会给董事们感觉不受尊重,并被戴上就是“橡皮图章”的印象。

  更何况,根据海基会组织章程规定,该会董事上限高达五十三名,有为数不少捐助的民间企业董事,其中二分之一应由该会之主管机关大陆委员会遴聘,其中应有政府代表十二人,依照惯例都由“行政院”指派相关部会次长出任。而在“内阁”改组时,次长人选一并调整均在部会首长之后。因此从政府内部程序走,应待大陆委员会主委邱垂正520上任后,“行政院”院会通过次长人选后,才会向“行政院长”及“总统”呈报调整的海基会董事人选,以及由海基会呈报改选时程。

  此次赖清德提早宣布海基会董事长人选的时间,此一玄机就属政治层面的考虑,赖清德需要给郑文灿十足面子,尤其四月十七日首度媒体曝光时,提供人事背景的亲赖人士特别强调,海基会董事长一职是“院长级”,这应是赖清德在官邸约见郑文灿时的一种说法,希望郑文灿不要拒绝。   郑文灿与赖清德俱属民进党新潮流系的要角,赖清德虽然后来先驰得点,先担任了“行政院长”、“副总统”。但是在后英时期,郑文灿两任桃园市长及“行政院副院长”的安排,尤其担任“行政院长”陈建仁副手期间,在“府院”间的高层默契下是有实权的副院长,甚至被称是“地下院长”。因此这次改组,郑文灿未能更上层楼或是进入“总统府”、“国安会”高层,这让政治企图心极强、身段柔软的郑文灿当然有相当大的失落感。

  从赖清德权力布局的考量,他还要着眼于2028的连任之路,因此对其连任有威胁的郑文灿与林佳龙,当然就无法考量出任最高首长的“行政院长”,因此相对没威胁的卓荣泰与郑丽君搭配就出炉。

  或许这次赖清德邀请郑文灿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一职,此一灵感来自2008年马英九邀请江丙坤一样。江丙坤出任马的竞选总部主委,辅选有功,一度被看好是“行政院长”人选。尤其江丙坤在国亲联盟支持下,已经担任过“立法院副院长”。当刘兆玄被宣布为马英九首任的“行政院长”时,不少人为江丙坤叫屈,同时赖幸媛也被发布为陆委会主委,新闻闹得沸沸扬扬,逼得“总统”当选人马英九也及早宣布由江丙坤接下了海基会董事长,才止住为江丙坤抱不平的声浪。而马英九520上任后,528两岸执政党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就举行正式会谈,当时两岸执政党领袖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共同商定尽速促成两会会谈,隔日海基会就收到海协会的邀请函,江丙坤六月十一日就率领代表团赴北京访问,重启两会复谈之门,在那八年中间,两岸在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基础上,江丙坤与继任的林中森,在两岸事务上有很大的挥洒空间,与陈云林、陈德铭、张志军会长共同努力下,两岸并签署了23项协议。

  因此江丙坤领导海基会的时代,当时就被形容是“院长级”领导。而后林中森以执政党秘书长身分转任海基会董事长,执政党的秘书长任用与五院院长是同一等级。而海基会现任董事长李大维深受蔡英文重用,且历练过“国安会秘书长”与“总统府秘书长”。因此赖清德以“院长级”职务来劝说郑的首肯,郑文灿自然不便婉拒撕破脸。一时的退让,未来在大选的政治工程不能说没机会。   不过郑文灿是聪明人,他相当清楚两岸没有政治互信基础,他的海基会董事长就难登陆,两会没有正式协商,他在此职就难有发挥表现空间,必将步上田弘茂、张小月、李大维三位董事长的后尘,此职只是闲云野鹤,海基会徒有服务的功能而已。郑文灿若要在此职求表现,展成绩,势必要跟赖清德谈条件,要赖清德给予发挥空间。赖郑二人讨论此人事布局时,郑文灿提出要求没,或是赖清德有主动释出520就职演说的两岸善意吗,外界不妨拭目以待。

  赖清德为让郑文灿接任海基会董事长有好的“奇摩子”(情绪),他已经展现诚意与善意,提早宣布此一人事,给郑文灿铺陈离开“内阁”的下台阶。

  不过从人事宣布的过程,赖清德及亲赖人士其实可以做得更细腻,例如可对外先释放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决定与蔡英文同进退,早已向蔡及赖两位长官表达辞意,这样才有海基会董事长的空缺。否则李大维两度出任海基会董事长,第十二届的任期去年十二月一日才改组完成,任期三年尚未到一半任期,郑文灿要接任,海基会势必须召开临时董事会,接受李大维的请辞。海基会董事长的布局程序应会在520之后才会进行,尤其次长级接任海基会董事尚有段程序要跑,郑文灿的海基会董事长政治任命既已确定,应也不致改变,民间董事应该也会配合,尤其改选董事长是该会章程的重要事项,必须三分之二出席,四分之三通过,即使在野党的董事或许有不同意见或其他期许,但绝大多数的民间企业家董事应该还是会配合贯彻赖清德的意志,让郑文灿顺利就任。

  这次为顾虑郑的感受与郑团队、僚属的心情,对郑的安排总不能悬太久,提早到四月中旬就宣布郑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当年江丙坤也是如此早早被宣布,以示马英九没有忽略江丙坤,反而重视他在两岸经贸的专长。赖清德及早宣布郑文灿接掌海基会,煮熟的鸭子绝不会因此飞了,毕竟“总统”当选人是以正式记者会宣布,这些“国安”团队人选除了“退辅会主委”外,都将是未来赖清德上任召开府内两岸小组的正式成员,再加上“副总统”萧美琴一位。   不过郑文灿若不想虚度海基会的政治光阴,他必须要在“国安”团队中的“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国安会秘书长”、大陆委员会主委、“国安局长”等人间,取得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调整默契,这才能不辜负赖清德期许两岸关系能往好的、正向来发展。而赖清德日昨在民进党中执会正式呼吁两岸执政党负责任展开良性对话,如果认真看待赖清德这段谈话,他不妨先细细咀嚼2008年两岸执政党是如何走上和解对话之路,铺起两岸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其实锁钥就在政治互信基础之上。

  (作者李建荣,台湾资深媒体人、前大陆委员会谘询委员、海基会顾问)。

李建荣(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4月27日电(作者李建荣)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既非“内阁”成员也非“总统府”编制,但赖清德在上任前所宣布的“国安”团队却将此职务与其他特任官、政务官一并宣布,确实创了先例。

  把郑文灿正式与“国安”团队挂上勾一起召开记者会,应是为了安抚郑文灿未能更上一层楼担任“行政院长”、离开“内阁”的失落,进而以此职视为继续重用、并未脱队的用意。但赖却刻意疏忽海基会毕竟是财团法人组织,且有为数不少的民间捐助董事,董事长一职需经过董事会正式选举产生,未事先与董事们打招呼,海基会也尚未发出临时董事会的开会通知,但董事们与所有阅听大众一样都从媒体上得知此一人事案,此举难免会给董事们感觉不受尊重,并被戴上就是“橡皮图章”的印象。

  更何况,根据海基会组织章程规定,该会董事上限高达五十三名,有为数不少捐助的民间企业董事,其中二分之一应由该会之主管机关大陆委员会遴聘,其中应有政府代表十二人,依照惯例都由“行政院”指派相关部会次长出任。而在“内阁”改组时,次长人选一并调整均在部会首长之后。因此从政府内部程序走,应待大陆委员会主委邱垂正520上任后,“行政院”院会通过次长人选后,才会向“行政院长”及“总统”呈报调整的海基会董事人选,以及由海基会呈报改选时程。

  此次赖清德提早宣布海基会董事长人选的时间,此一玄机就属政治层面的考虑,赖清德需要给郑文灿十足面子,尤其四月十七日首度媒体曝光时,提供人事背景的亲赖人士特别强调,海基会董事长一职是“院长级”,这应是赖清德在官邸约见郑文灿时的一种说法,希望郑文灿不要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