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至君: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全球和平最重要力量

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在思想者论坛上发言(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4月2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7日上午,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重点围绕“习近平‘习马会’重要涉台论述解读”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深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涵与影响。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上提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包含在他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这不仅是在向台湾民众,也是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华民族坚守和平发展方向与道路的明确信号。

  郭至君表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及“四个坚定”,其中第三点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说,“我注意到,这是习总书记首次在涉台讲话中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而提及‘共同体’一词,则不难想到习总书记早在11年前就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联想来看,我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包含在他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他在讲话中如此提及,这不仅是在向台湾民众,也是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华民族坚守和平发展方向与道路的明确信号。”

  首先,郭至君说,“中华民族共同体”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中一部分。

  郭至君指出,经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而从概念上来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她也留意到,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紧接着,2013年,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期间,在俄罗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到今天,此概念已经提出11年,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这也证明,“共同体”概念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

4月17日上午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中评社 卢哲摄)

  “对比两个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中有相通的部分,都强调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核心内涵,而如若按照家、国、民族、人类这样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来排列的话,则可以解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郭至君说。

  第二,郭至君认为,习总书记讲话显示出,中华民族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里担当先锋作用和追求和平的示范作用。

  郭至君说,近些年来,无论是岛内分裂势力、外部干涉势力还是各方一些悲观声音都认为,两岸和平统一已经渐行渐远,甚至还划出了所谓“武力解决”的时间点。这是因为,由于民进党在岛内执政多年,两岸和平发展确实受到一些干扰,但大陆方面一直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两岸关系的时、势、义在我们一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在我们手上。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无论哪一党在岛内执政,我们都会大力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所以,只要仔细研读习总书记近年来的历次涉台讲话,都不难发现,和平统一的答案始终贯穿其中,从未改变。这次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及“和平”元素,包括: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美好未来;两岸同胞都盼望家园和平安宁、家人和谐相处,为此就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台湾同胞一起共创美好未来等等……这些字里行间都证明,大陆一方始终都在尽最大诚意为两岸的和平统一作出不断努力。   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进一步思考,郭至君认为,我们可以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信心率先实践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方面为全世界起到领头羊或者说榜样的作用。现在战争频发,俄乌冲突迟迟看不到结束,巴以冲突还在加剧,缅甸、叙利亚等国长期内战,极端情况频发,习总书记选择在这样的时候这样说,不仅对两岸的和平发展,也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启示。

  第三,郭至君表示,当前世界兵凶战危,以美国为主导的二战后的国际安全理论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需要重新考虑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郭至君说,当前世界“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频发,很多地方深陷热战。202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在演讲中说,“西方独霸世界事务的历史时代即将结束。”“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前沿:未来十年可能是‘二战’结束后最危险、最不可预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十年。”诚然,虽然二战已结束七十余年,但看看当今的国际地缘政治则会发现,美国的理论与措施已力不从心,二战后的国际安全理论完全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在安全上互不信任、互为威胁,处在一种复杂的安全困境里无法挣脱,台海局势、东北亚地区安全对抗、俄乌战争、中东局势……无一不提醒我们思考在当今世界兵凶战危的境况下,我们有没有“解套”的方案?

  郭至君指,答案其实已经存在,就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热战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更不能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的框架。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中说的那样,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都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将国际安全的高度上升到全人类,才能真正破解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安全困境。在2023年末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这更加表明,中国人、中华民族会在追求国家和平、世界和平的道路上将此概念贯穿其中,深入基因。这也是中国人、中华民族应对当前纷乱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最后郭至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重构世界和平的最重要、最具智慧、格局最高的方案,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必定是全球稳定与和平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力量。

  此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主持;评论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高级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高级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总编辑陈耀桂,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林艳,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编辑委员束沐。

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在思想者论坛上发言(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4月2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7日上午,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总部举办思想者论坛,重点围绕“习近平‘习马会’重要涉台论述解读”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深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涵与影响。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上提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包含在他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这不仅是在向台湾民众,也是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华民族坚守和平发展方向与道路的明确信号。

  郭至君表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及“四个坚定”,其中第三点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说,“我注意到,这是习总书记首次在涉台讲话中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而提及‘共同体’一词,则不难想到习总书记早在11年前就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联想来看,我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包含在他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他在讲话中如此提及,这不仅是在向台湾民众,也是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华民族坚守和平发展方向与道路的明确信号。”

  首先,郭至君说,“中华民族共同体”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当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中一部分。

  郭至君指出,经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而从概念上来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她也留意到,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紧接着,2013年,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期间,在俄罗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到今天,此概念已经提出11年,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这也证明,“共同体”概念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