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引进印度移工 方天赐析为何不透明
中评社新竹3月7日电(记者 卢诚辉)针对台湾与印度签署MOU引进移工连日掀起话题,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方天赐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引进印度移工原本是件好事,但却因台湾社会对印度不够瞭解,政府也没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才会引发民众的疑虑,MOU也签的异常低调与不透明,且因现在是看守“内阁”阶段,有些官员不一定会留任,所以他建议应等520新政府上任后再去洽谈其他相关细节,而这段时间也能让台湾先做好准备,并藉此检讨新南向政策执行面是否有调整与修正空间。
方天赐,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博士,曾任台湾驻印度代表处科技组秘书、代理组长,新竹清华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竹清华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专长:印度研究、中印关系、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理论。
刚从印度访问返台的方天赐指出,引进印度移工的议题已经谈很久了,至少从2017年开始就谈到现在,但为什么民众直到现在仍对印度不太瞭解,就是因为政府没有好好跟民众沟通,让民众没有心理准备,而现在又用异常低调的视讯方式来跟印度签署MOU,当然就会让民众有更多的疑虑,觉得不够透明公开,政府应该更开诚布公去跟民众谈引进印度移工的议题。
由他担任理事长的台湾印度研究协会早在去年就发声明支持政府开放印度移工的政策,也乐观其成,方天赐说,但政府却从未去谘询过协会意见,就算协会想帮忙也帮不上,政府应该要把相关配套措施先做好,才能解除民众的疑虑。
方天赐认为现在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台湾过去对印度的认识不够,交流有限,政府虽然推动新南向政策,但台湾到现在却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有印度研究系所,在大学都这样了,社会上更不太有机会去完整的认识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台湾对印度的认识通常都是从新闻资讯或社群媒体的一些片段组合起来,有很多可能是负面消息,所以久而久之对印度观感就会有一些落差。
第二是台湾的经济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还是有低薪的问题存在,就像欧洲对难民的问题会有一些反弹一样,让民众质疑外籍移工来台是否会抢走工作机会,甚或让台湾的低薪问题一直持续恶化。但低薪的因果关系应该还是要去厘清清楚,因为像现在有引进印度移工的日本、新加玻和中东等国家,都没有低薪的问题,所以台湾低薪的问题不完全跟移工政策有关。
第三是台湾过去在处理外籍移工有很多的问题,包括不良仲介和语言文化的落差,其实都没有认真去处理,根据政府统计资料,台湾在去年底大概还有75万的外籍移工,但失联移工却有约8.5万人,也就是每10个外籍移工来台就有1个失联,这些问题才会造成民众对治安与社会安全的疑虑,但政府却未先想办法解决问题把破洞补起来,现在又引进新的移工,民众当然就会更加担忧。
针对“劳动部长”许铭春的“肤色说”,方天赐则认为就是单纯的失言,许铭春的用意原本应该是想藉由媒体专访来宣扬开放印度移工政策,但却因为失言引起风波,而此事在印度也已发酵,他原本还没注意到,是在印度的几名友人传讯息问他,为何台湾官员会提到肤色的事情?他才知道此事,这也让一些印度友人有些沮丧与芥蒂。
方天赐表示,连部长都会失言了,更何况是对一般社会大众?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台湾对印度的瞭解不够完整,政府不应该什么事都推给“认知战”,既然现在MOU都已经签了,而印度也一直是新南向政策的重点,就可藉此机会来检讨台湾的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的重点不是只有经贸,还包括人文交流。方天赐说,新南向政策不应该只看经贸数字,至少直到现在台湾民众对印度的瞭解还是不够,应该让民众有机会能进一步更完整的去认识印度这个国家,而因为现在是看守“内阁”的状态,有些官员可能不会留任,所以有关未来开放印度移工的执行面相关细节,应该要留给520后的新政府去谈。
方天赐提到,外籍移工的仲介制度也应该被检讨,如何把仲介费降到最低,应建立透明机制让想来的外籍移工都可以来,而不是让这块大饼只掌握在少数仲介手上,万一碰到不良仲介引发的问题会更大,也可能因此让失联移工问题变严重,这些都是需要再去检讨与改进的。
印度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在饮食习惯上跟台湾也有很大的不同。方天赐举例,像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也有许多吃素人口,所以台湾应该与印度合作,至少先架设网站来提供双边生活文化差异的资讯,并提供日常用语基本会话翻译,一方面让台湾民众可以藉此更认识印度,另一方面也可让有意到台湾的印度移工能先做好准备,让他们到台湾的适应时间能缩短,而这些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或成本就可以完成。
方天赐强调,未来印度移工来台后,也应针对个别需求,安排到各大学的华语中心去进一步学习华语,另外也应善用台湾在印度设置的华语教育中心,这些原本就有的资源应该要被善用与连结,为未来印度移工来台先做好准备。
中评社新竹3月7日电(记者 卢诚辉)针对台湾与印度签署MOU引进移工连日掀起话题,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方天赐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引进印度移工原本是件好事,但却因台湾社会对印度不够瞭解,政府也没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才会引发民众的疑虑,MOU也签的异常低调与不透明,且因现在是看守“内阁”阶段,有些官员不一定会留任,所以他建议应等520新政府上任后再去洽谈其他相关细节,而这段时间也能让台湾先做好准备,并藉此检讨新南向政策执行面是否有调整与修正空间。
方天赐,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博士,曾任台湾驻印度代表处科技组秘书、代理组长,新竹清华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竹清华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专长:印度研究、中印关系、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理论。
刚从印度访问返台的方天赐指出,引进印度移工的议题已经谈很久了,至少从2017年开始就谈到现在,但为什么民众直到现在仍对印度不太瞭解,就是因为政府没有好好跟民众沟通,让民众没有心理准备,而现在又用异常低调的视讯方式来跟印度签署MOU,当然就会让民众有更多的疑虑,觉得不够透明公开,政府应该更开诚布公去跟民众谈引进印度移工的议题。
由他担任理事长的台湾印度研究协会早在去年就发声明支持政府开放印度移工的政策,也乐观其成,方天赐说,但政府却从未去谘询过协会意见,就算协会想帮忙也帮不上,政府应该要把相关配套措施先做好,才能解除民众的疑虑。
方天赐认为现在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台湾过去对印度的认识不够,交流有限,政府虽然推动新南向政策,但台湾到现在却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有印度研究系所,在大学都这样了,社会上更不太有机会去完整的认识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台湾对印度的认识通常都是从新闻资讯或社群媒体的一些片段组合起来,有很多可能是负面消息,所以久而久之对印度观感就会有一些落差。
第二是台湾的经济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还是有低薪的问题存在,就像欧洲对难民的问题会有一些反弹一样,让民众质疑外籍移工来台是否会抢走工作机会,甚或让台湾的低薪问题一直持续恶化。但低薪的因果关系应该还是要去厘清清楚,因为像现在有引进印度移工的日本、新加玻和中东等国家,都没有低薪的问题,所以台湾低薪的问题不完全跟移工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