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同 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
(一)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蒋希蘅文章表示,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需要全球作出响应的公共危机,凸显了各国携手打造健康“一带一路”、共同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团结协作抗击疫情、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正成为各国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提出的“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是加快遏制疫情扩散、加强医疗健康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在医疗健康供应领域有明显优势,可为打造健康“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国际市场上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需求急剧上升,对医疗健康产业形成强大贸易和投资需求。中国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国内的疫情扩散,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原料药产量、口罩等防护用品产量占全球份额较大,能够在医疗物资设备供给、医疗小组派遣、医护培训、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打造健康“一带一路”提供重要支撑。
还要看到的是,疫情促使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医疗健康产业加速发展,为数字健康“一带一路”建设、智能医疗诊断、跨境医疗服务等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为构建数字医疗健康供应链提供了新机遇。这一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把握。
(二)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危机,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变迁。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疫情下一些重要医疗防护物资不能在本国生产供应的问题,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建立起立足于本国的生产供应体系。从当前形势看,出于经济上分散风险、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安全的考量,医疗健康行业全球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的重组似是大势所趋。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应直面挑战,迅速采取协调、有力行动,加快携手推进健康“一带一路”建设,全力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
首先,要加强团结协作,尽快战胜疫情。当务之急是,中国在全面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公共卫生防疫条件较弱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和设备援助及支持,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和经验,加强患者救治合作,帮助有关国家尽早控制疫情,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降低这些国家疫情蔓延对全球疫情的影响。
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健康“一带一路”。要加大力度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疫情防控合作和专家交流,加强在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疫苗和药品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建立有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及时发现和遏制大流行病和其他危机。鼓励有关国家承接中国药品和医疗产品部分产能,加强数字医疗健康合作。在企业层面,“走出去”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东道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做好企业自身员工健康防护,尽可能稳定员工队伍,积极捐助物资,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第四,要加强优势互补,加大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发挥中国与欧盟、韩国、日本等在市场、资本、技术、标准、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供应链与欧盟、韩国、日本产业链的对接与合作。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在健康“一带一路”项下的合作,如将医疗健康产业打造成中日韩三方合作的新亮点。
第五,要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工作部署,为在华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巩固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要瞄准制约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加大研发支持力度,逐步减少对境外“卡脖子”的关键原材料、技术的依赖。此外,还要大力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从而使“健康+数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所在。
(一)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蒋希蘅文章表示,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需要全球作出响应的公共危机,凸显了各国携手打造健康“一带一路”、共同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团结协作抗击疫情、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正成为各国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提出的“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是加快遏制疫情扩散、加强医疗健康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在医疗健康供应领域有明显优势,可为打造健康“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国际市场上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需求急剧上升,对医疗健康产业形成强大贸易和投资需求。中国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国内的疫情扩散,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原料药产量、口罩等防护用品产量占全球份额较大,能够在医疗物资设备供给、医疗小组派遣、医护培训、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打造健康“一带一路”提供重要支撑。
还要看到的是,疫情促使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医疗健康产业加速发展,为数字健康“一带一路”建设、智能医疗诊断、跨境医疗服务等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为构建数字医疗健康供应链提供了新机遇。这一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把握。
(二)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危机,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变迁。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疫情下一些重要医疗防护物资不能在本国生产供应的问题,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建立起立足于本国的生产供应体系。从当前形势看,出于经济上分散风险、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安全的考量,医疗健康行业全球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的重组似是大势所趋。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应直面挑战,迅速采取协调、有力行动,加快携手推进健康“一带一路”建设,全力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稳定。
首先,要加强团结协作,尽快战胜疫情。当务之急是,中国在全面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公共卫生防疫条件较弱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和设备援助及支持,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和经验,加强患者救治合作,帮助有关国家尽早控制疫情,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降低这些国家疫情蔓延对全球疫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