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中评社北京2月16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一家互联网络平台企业创始人的家乡,为其树立了一座功德碑,称其为“亿万青年创业者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活动的发起者认为,正是由于互联网络平台,让许多青年直播带货发家致富。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反应平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不少青年人感到迷茫,他们需要榜样,带领他的走出迷惘,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经济似乎同样处于迷茫的无人区。迫切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格曼发表文章,直言不讳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处在一个停滞和失望的时代。

  这说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的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树立时代榜样,对于重树信心,振奋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一些决策者内心深处,仍然试图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增长。可是,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就好像传统的蒸汽火车头不可能带动现代高速列车一样。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大无畏的决心和勇气,发展新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必须尽快解决新旧动能转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让青年人充满希望,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不懈奋斗的一代逐渐老去。随着50后和60后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需要新的劳动者。但是非常遗憾,青年人不愿意像他们父辈那样,工作在嘈杂的流水线上。他们接受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使他们面临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投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也缺乏创业的勇气。可是,他们又不甘心像他们的父辈这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平凡劳动岗位上,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的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他们宁愿放下,也不愿意肩负生活的重担。他们成为真正的“无存款、无贷款、无住房”的“三无人员”。他们善于冥想,准备颓废地度过一生。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父母积累下来的财产,他们可以在“没有婚姻、没有子女、没有工作”情况下,过着俭朴的生活,度过自己的人生。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随着青年的放弃,中国似乎已经进入“犬儒主义”时代。不少青年放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就像生活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蜷缩在房间里,通过互联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群体不可能创造财富,这样的社会不可能进步。   失去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国家提出“光明论”,希望青年人充满朝气,对国家充满信心。在这个时代,固然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收入体制改革解决社会不公问题,但同时也要振奋人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批新型的劳动者。

  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观念。传统工业化社会,劳动就意味着“工厂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打螺丝”成为产业工人的代名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这种陈腐的劳动观念必须改变。数字时代的劳动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要操作无人驾驶机器人,翻耕土地,喷洒农药,收割作物,自动分拣。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必须懂得人工智能基本常识,根据环境的需要编写软件程序。数字时代的劳动者必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原理,瞭解机器人工作的规律,并且不断学习,赶上和超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数字时代的劳动者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以便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正确的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无论是从事工农业劳动,还是参军保卫国家,都必须掌握数字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复杂的人工智能工具面前,无所适从。

  转变观念,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能力。假如为了舒适的工作,报考公务员,对他人颐指气使,而没有意识到,平等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即使成为公务员,也未必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

  转变观念,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高等院校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专业设置。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许多新兴工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不少社会科学类的专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就在于,数字政府的出现,已经不需要大量的公务人员。人们远在千里之外,可以借助数据大平台,及时瞭解社会状况,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今后将会有大量的公务人员下沉到基层,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缺乏数字技术掌控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将寸步难行。

  转变观念,需要政府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步伐。对于那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致富的青年人,应当给予表彰。对那些依靠知识产权成为亿万富豪的创业者,国家应当给予鼓励。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在基层无私奉献的公务人员,应当保障他们的生活待遇。对于那些养尊处优、尸位素餐的官员,应当给予严厉处罚。

  其次,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曾经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高科技领域,无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但是,在传统消费特别是生活消费领域,出现了严重的过剩现象。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跟上了时代发展步伐,但有些企业却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被时代所抛弃。过去依靠增加债务,实现经济的增长,如今中国正面临类似于日本那样的所谓“负债表衰退”,大量资金用于还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中国并不缺少资金,而是缺少创造财富的机会。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络风起云涌,中国投资者没有把握时机,投资互联网络平台企业。如今互联网络平台企业创业者成为时代的先锋,成为青年人的楷模。为那些网络平台企业创始人树立丰碑,一方面是怀念那个火热的流金岁月,另一方面也是期望重温旧梦,以创业致富神话回报家乡。

  可是,时代列车飞速前进,错过车站之后,就只能等待下一个车站下车。中国已经从网络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网络平台企业及时抓住有利时机,通过视频服务,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弄潮儿。类似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人们不得而知。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中国青年,看到榜样的力量,一定会从床上爬起来,投入到数字经济的大潮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政府应当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主体中,67.4%市场主体是个体工商户。这说明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庞大,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除少数具有世界规模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占据市场主体部分的是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在大街小巷通过出卖食品,维持自己的生计。在互联网络上,通过销售自己的货物换取一日三餐。政府应当实行完全免税政策,鼓励他们保持自主创业的劲头,通过个人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当前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旨在培育中小企业。促进个体工商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工商户的后顾之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的骚扰行为以及在税收方面存在的不匹配现象,使得许多个体工商户生存艰难。他们不仅要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要应付各种社会成本。所以,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尽可能地削减政府工作人员,防止他们没事找事,干涉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中国经济复苏增长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也不是缺少智慧大脑,而是因为政府无所不在。正是由于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朝令夕改,导致经营者无所适从。大幅度精简政府工作人员,采用数字技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成为中国改革的首要目标。只有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中国经济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

  事实证明并且将再次证明,中国创新源泉不是来自于政府的规划,而是来自于人民的聪明才智。无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本世纪的互联网络经济,都不是政府发布红头文件规划产生的。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只要政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海阔凭鱼跃”,中国经济有一定能持续增长。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2024年2月10日出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年庆祝活动时发表讲话强调,中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人才库,经济基本盘的实力毋庸置疑。这是对中国经济最中肯的评价。只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政府干预,相信中国青年一定会奋发向上,中国经济一定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评社北京2月16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一家互联网络平台企业创始人的家乡,为其树立了一座功德碑,称其为“亿万青年创业者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活动的发起者认为,正是由于互联网络平台,让许多青年直播带货发家致富。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反应平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不少青年人感到迷茫,他们需要榜样,带领他的走出迷惘,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经济似乎同样处于迷茫的无人区。迫切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格曼发表文章,直言不讳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处在一个停滞和失望的时代。

  这说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的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树立时代榜样,对于重树信心,振奋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一些决策者内心深处,仍然试图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增长。可是,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就好像传统的蒸汽火车头不可能带动现代高速列车一样。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大无畏的决心和勇气,发展新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必须尽快解决新旧动能转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让青年人充满希望,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不懈奋斗的一代逐渐老去。随着50后和60后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需要新的劳动者。但是非常遗憾,青年人不愿意像他们父辈那样,工作在嘈杂的流水线上。他们接受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使他们面临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投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也缺乏创业的勇气。可是,他们又不甘心像他们的父辈这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平凡劳动岗位上,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的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他们宁愿放下,也不愿意肩负生活的重担。他们成为真正的“无存款、无贷款、无住房”的“三无人员”。他们善于冥想,准备颓废地度过一生。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父母积累下来的财产,他们可以在“没有婚姻、没有子女、没有工作”情况下,过着俭朴的生活,度过自己的人生。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随着青年的放弃,中国似乎已经进入“犬儒主义”时代。不少青年放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就像生活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蜷缩在房间里,通过互联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群体不可能创造财富,这样的社会不可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