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千姿百态 折射社会进步
东方网发表时评人丁慎毅文章表示,植树千姿百态,折射社会进步。
最近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碳汇归功于不足140年的“年轻”森林而非热带雨林。这表明,中国等国的植树造林活动对固碳具有重要作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原因是中国在植树造林和集约农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人民义务植树热情步步高,一方面,一些城市周边已没有成片的荒山荒地,植树只能“见缝插针”。另一方面,被绿化的荒山荒地中,仍有少数种下的树没有成活;一方面人们不可能花一两天时间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种树,一方面人们很多小区居民把车辆停在人行道,使得人行道上的树木逐渐稀少......植树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而如今,植树千姿百态,正在化解这种矛盾。
线上网络植树与线下实地植树相结合,大部队与游击队分头行动,植树知识与养护宣传提前介入,大数据统计让植树更加精准,公益植树与其他公益活动相互融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章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义务植树是鼓励全民参与的一个重要形式,如何把树种得更多,让树长得更好,仍需要根据共建、共融、共享的思路,继续探索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