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五连升 连续七月加仓黄金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据大公文汇网报导,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2852.55亿美元,较4月末增长35.93亿美元或0.11%,连续5个月按月增长,且连续18个月站稳3.2万亿美元关口;黄金储备规模为7383万盎司,连续7个月增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介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等,为外储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分析称,考虑到中美贸易关系改善,以及宏观政策的加码对冲,未来外储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上月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见,对中国外储的支撑作用有限。”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观察到,5月主要市场指数呈现升势,美国标普500指数、欧洲斯托克指数、日经指数单月升6.15%、2.94%和5.3%。当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4个基点至4.41%,十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19个基点至1.52%,十年期欧债收益率也上行5个基点,主要市场国债收益率上行的同时,债券价格整体下跌。
温彬并指,上月美汇指数下跌0.2%至99.4,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和0.92%,惟日圆兑美元贬值0.7%,汇率折算后主要非美元货币的升值推高了中国的外储规模。
数据还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规模报7383万盎司,按月增长6万盎司,人行已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
市场数据显示,4月30日国际现货金价一度跌穿3280美元,但在5月初中美关税对弈背景下,5月6日金价一度升见3438美元,此后金价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各国央行增持 金价看涨
申万宏源证券资深高级分析师王路观察到,人行连续增持黄金储备,表明目前金价定价因素在优先级上的安全性高于收益性。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信用出现裂痕,各国央行基于对主权货币信用风险的忧虑,正持续加大黄金购买力度。长期视角看,鉴于中国黄金储备依然偏低,人行购买黄金是长期趋势,而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持续买入将成为“看多金价”的主要支撑。他相信,中长期黄金上涨周期尚未终结,短期调整后黄金有望迎来较佳配置窗口期,建议超配黄金。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团队表示,各国央行持续买金,以及市场对美国财政和中东局势前景的忧虑,使得黄金在今年再度发挥对冲工具属性。“鉴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加之未来美元或走软,维持明年第一季度金价升至3500美元的预测不变”。
人民币料升至7.2以内
人民币汇率方面,5月美汇指数一度接近102关口,但随着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汇指数再度跌穿100关。美元的大幅波动带动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双向波动,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已令人民币汇率升至7.2以内水平。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坦言,5月中美关税风险下降后,已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展望,“未来6至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在7.2至7.3区间波动,甚至有望走强至7.2以内。”
温彬相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出台,以及中美经贸谈判获得实质性进展,中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将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基础。虽然贸易摩擦在未来或对汇市带来一定扰动,但中国有较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且金融监管部门已释放明确的“稳汇率”信号,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本月人民币汇率料在7.2左右平稳双向波动”。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据大公文汇网报导,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2852.55亿美元,较4月末增长35.93亿美元或0.11%,连续5个月按月增长,且连续18个月站稳3.2万亿美元关口;黄金储备规模为7383万盎司,连续7个月增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介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等,为外储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分析称,考虑到中美贸易关系改善,以及宏观政策的加码对冲,未来外储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上月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见,对中国外储的支撑作用有限。”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观察到,5月主要市场指数呈现升势,美国标普500指数、欧洲斯托克指数、日经指数单月升6.15%、2.94%和5.3%。当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4个基点至4.41%,十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19个基点至1.52%,十年期欧债收益率也上行5个基点,主要市场国债收益率上行的同时,债券价格整体下跌。
温彬并指,上月美汇指数下跌0.2%至99.4,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和0.92%,惟日圆兑美元贬值0.7%,汇率折算后主要非美元货币的升值推高了中国的外储规模。
数据还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规模报7383万盎司,按月增长6万盎司,人行已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
市场数据显示,4月30日国际现货金价一度跌穿3280美元,但在5月初中美关税对弈背景下,5月6日金价一度升见3438美元,此后金价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各国央行增持 金价看涨
申万宏源证券资深高级分析师王路观察到,人行连续增持黄金储备,表明目前金价定价因素在优先级上的安全性高于收益性。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信用出现裂痕,各国央行基于对主权货币信用风险的忧虑,正持续加大黄金购买力度。长期视角看,鉴于中国黄金储备依然偏低,人行购买黄金是长期趋势,而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持续买入将成为“看多金价”的主要支撑。他相信,中长期黄金上涨周期尚未终结,短期调整后黄金有望迎来较佳配置窗口期,建议超配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