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破除准入壁垒 建统一大市场

国家发改委表示,清理准入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昨日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其中,对外企设置不合理差别待遇、新业态领域不落实“非禁即入”、重点行业国企滥用自身优势设门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审批等15种情形,将被重点整治。这意味着,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将被消除。

  学者向大公报表示,美国发动贸战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方此举有助吸引优质资本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整治15种情形 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近日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是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非禁即入”是我国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内涵是“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限制的领域,各类经营主体即可依法平等进入,无需额外审批”。

  清单越来越短、市场活力越来越足。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进行四次修订,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尚未消除,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上告无门”“告而不理”“理而不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规定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条件、违规扩大准入范围等情况,要一律纠正;对既无上位法依据,又无相应法定程序设立的市场准入规定,要一律废止。

  近年来,低空经济、AI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一些新业态新领域暂无统一规范的审批监管措施,不少地方索性不予审批,但也不落实“非禁即入”。通知提到,因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空白导致政府在土地、规划、消防等要素保障环节不作为、不予审批或者推诿审批职责将被重点整治。

  通知提到,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的情形将被重点整治。如,通过限定“品牌”或以“外资品牌”为由排斥或歧视外资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以及对外资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享受政策设置额外条件。

  通知提到,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等15种情形,亦将被重点整治。

  整治为期半年 通报典型案例

  据介绍,本次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为期半年。通知提出,对于未按规定时限完成问题核实、整改工作,或者拒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瞒报谎报的,进行通报约谈,重点督办。情节严重的,按程序向国务院报告。国家发改委对地方报送的问题线索核实整改情况进行审核筛选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同步纳入全国城市信用监测范围。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胡鸿雁表示,中央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中国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比如,文件明确禁止通过限定品牌、所有制形式等方式排斥外资,要求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落实平等准入,在在直击外资企业面临的“隐性歧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的背景下,有助于稳定外资信心,吸引优质资本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以旧换新促消费 外企投资添信心

  “以旧换新”政策如火如荼。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政策的实施合计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年春节,手机销售额141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以旧换新占比70%。汽车方面,新能源汽车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销量激增。不少外企推出促销策略,挖掘以旧换新商机。

  以德国奔驰(港称平治)为例,今年1月至3月,符合报废更新要求的用户购买奔驰车,燃油车型或商务车型可享15000元补贴,额外可享奔驰厂家10000元购置税现金补贴。纯电车型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享20000元补贴,额外可享奔驰厂家10000元现金补贴。“中国政府提振消费的有关政策,将提升外企投资中国的信心。”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高度评价。

国家发改委表示,清理准入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昨日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其中,对外企设置不合理差别待遇、新业态领域不落实“非禁即入”、重点行业国企滥用自身优势设门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审批等15种情形,将被重点整治。这意味着,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将被消除。

  学者向大公报表示,美国发动贸战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方此举有助吸引优质资本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整治15种情形 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近日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是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非禁即入”是我国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内涵是“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限制的领域,各类经营主体即可依法平等进入,无需额外审批”。

  清单越来越短、市场活力越来越足。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进行四次修订,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尚未消除,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上告无门”“告而不理”“理而不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规定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条件、违规扩大准入范围等情况,要一律纠正;对既无上位法依据,又无相应法定程序设立的市场准入规定,要一律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