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统计数据:贷款规模合理增长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2月历来是贷款小月,从今年2月贷款数据看,当月贷款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同时,贷款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出现不少亮点。
据上述人士分析,还原专项债置换影响后贷款增速仍然不低。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后,短期融资平台可能会偿还一部分银行贷款,体现为这部分存量贷款数据的减少。但这只是资金结构的转换,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支持没有减少。而且,专项债置换融资平台贷款也有助于各地纾解资金链条,减轻经济包袱、支持地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创新等,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也会增大未来信贷增长的潜能。
另外,平滑信贷增长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全年角度看,开年信贷增长稳一些更符合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特点。近10年来,1-2月累计新增贷款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20%-30%,即便不考虑还原因素,今年同期增量也符合历史平均水平。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货币信贷增长呈现新规律,各方面的规模情结也会逐步淡化。人民银行一直在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防范资金淤积空转,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更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环境。
此外,春节效应也是影响2月信贷数据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2月基本上属于信贷小月,尤其是春节所在的2月,贷款前移或后摆的情况较为明显,今年2月贷款增量达万亿元仍属于历史较高水平。业内人士分析,剔除春节因素对贷款数据的影响,需要将1-2月贷款增量合并看待,从这个角度观察,今年以来贷款投放同样很不错,在去年高基数上还实现了较快增长。
另据记者瞭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业内人士认为,开年以来货币信贷保持了较快增长,体现了适度宽松。面对宏观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人民银行已多次表态,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货币信贷总量还有后劲。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会与内外部形势相适配,因势而动,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总量增长保持平稳较好势头。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表示,2月信贷供给端延续平稳基调。眼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传递出积极信号。此外,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这些都说明强监管政策延续缓和基调。
也有专家分析,未来支撑经济形势向好的积极因素有很多,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内需和信心得到有效提振,社会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金融体系将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有效的支持。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2月历来是贷款小月,从今年2月贷款数据看,当月贷款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同时,贷款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出现不少亮点。
据上述人士分析,还原专项债置换影响后贷款增速仍然不低。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后,短期融资平台可能会偿还一部分银行贷款,体现为这部分存量贷款数据的减少。但这只是资金结构的转换,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支持没有减少。而且,专项债置换融资平台贷款也有助于各地纾解资金链条,减轻经济包袱、支持地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创新等,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也会增大未来信贷增长的潜能。
另外,平滑信贷增长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全年角度看,开年信贷增长稳一些更符合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特点。近10年来,1-2月累计新增贷款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20%-30%,即便不考虑还原因素,今年同期增量也符合历史平均水平。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货币信贷增长呈现新规律,各方面的规模情结也会逐步淡化。人民银行一直在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防范资金淤积空转,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更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环境。
此外,春节效应也是影响2月信贷数据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2月基本上属于信贷小月,尤其是春节所在的2月,贷款前移或后摆的情况较为明显,今年2月贷款增量达万亿元仍属于历史较高水平。业内人士分析,剔除春节因素对贷款数据的影响,需要将1-2月贷款增量合并看待,从这个角度观察,今年以来贷款投放同样很不错,在去年高基数上还实现了较快增长。
另据记者瞭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业内人士认为,开年以来货币信贷保持了较快增长,体现了适度宽松。面对宏观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人民银行已多次表态,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货币信贷总量还有后劲。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会与内外部形势相适配,因势而动,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总量增长保持平稳较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