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增量财政政策值得期待?
鉴于此,笔者希望在量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短期为预算收入缺口“平账”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会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财政收入缺口或达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或者通过增发国债2至3万亿元“平账”。具体而言,过去共三个年份出现过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如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元,政府创设80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元,政府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99亿元,新增PSL(抵押补充贷款)6300亿元,盘活专项债逾5000亿元;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元,政府增发国债1万亿元,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3.8%。
中期为地方债务“补账”
今年3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元,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元的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二(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政府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元,直接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一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二;当前看,路线一或仍优先于路线二,但不排除最终的政策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长期为卖地收入“抵账”
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年高点近9万亿元,2023年已降至5.8万亿元)。其中,特别国债(2024年1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与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专项债也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
民生服务增量补贴
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广义补贴范畴可涵盖讬育、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量级上,倾向于细水长流。
此外,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位列首位发言的财政专家罗志恒,曾于9月29日撰文《财力接力五大举措》中,包括“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
结合10月8日出席座谈会的专家意见,除了上文提及的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以外,还提到两大基金(房地产稳定基金和股市平准基金)及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关注三中全会提到的消费税、增值税、地方附加税、个税等税制改革加速推进)。
(作者为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鉴于此,笔者希望在量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短期为预算收入缺口“平账”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会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财政收入缺口或达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或者通过增发国债2至3万亿元“平账”。具体而言,过去共三个年份出现过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如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元,政府创设80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元,政府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99亿元,新增PSL(抵押补充贷款)6300亿元,盘活专项债逾5000亿元;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元,政府增发国债1万亿元,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3.8%。
中期为地方债务“补账”
今年3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元,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元的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