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开年表现分化 首尾业绩相差37%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稳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资方式,而防御类资产或仍是当下资金追捧的对象。
能源ETF一骑绝尘
近期,上证指数6连阴,A股开年表现不佳,拖累基金业绩表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跌幅超12%,接近去年全年表现。申万行业中,仅煤炭和银行两大行业出现上涨,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表现居前,因此重仓煤炭、石油、银行等高股息防御性资产的基金业绩表现领先。
具体来看,A股基金中,受益于石油、煤炭板块的上涨,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年内涨幅超8%,是涨幅最多的基金。对于近期颇受市场关注的能源板块,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基金经理董瑾认为,能源表现亮眼一方面源于其红利属性。能源是传统的高股息板块,成份股大部分是长期稳定分红的央企和国企。截至2023年底,该基金跟踪的中证800能源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高达6.8%,甚至高于部分主流红利指数。另一方面还源于其上游资源品的属性。
此外,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永赢股息优选A、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等年内涨幅均超7%。
指数型基金表现再次领先于主动权益基金,能源类、央国企、银行、红利等行业或主题ETF表现居前。
主动权益基金中,永赢股息优选基金、广发价值优选、招商景气精选等年内业绩表现居前。永赢股息优选基金是高股息策略基金的代表,基金经理许拓表示,重仓股核电运营商中期业绩增速将稳步提升,而当前估值水平较水电等同类型电源仍有明显折价,具备较好的性价比;同时大比例增配的优质火电公司,主要是基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电力企业中期盈利稳定性提升明显,叠加当前股价位置潜在股息率已经偏高。
除此之外,一些业绩涨幅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以高股息品种居多。
近期市场下跌,策略仍以防御为主,市场仍偏好部分高股息、资源类等防御性个股。博时基金认为,近期高层明确要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国资委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在政策利好持续加码下,市场信心不断得到提振,静待上行空间。
成长主题基金纷纷折戟
A股科技板块持续走弱,开年以来,电子、计算机跌幅居前,年内跌幅均超23%。
成长类板块调整幅度较大,重仓半导体、计算机等成长主题基金开年不利。如建信电子行业、长信创新驱动、泰信中小盘精选等成长主题基金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幅已经超过25%。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表现较好的“微盘股”策略失灵,相关策略主题基金业绩调整较大。如连续多年保持不败战绩的金元顺安元启基金开年跌幅超9%。此外,一些此前表现稳健的量化策略基金年内业绩迎来较大回撤。
从指数基金来看,科创材料ETF、科创板100ETF等“硬科技”含量较高的ETF年内跌幅居前,年初至今跌幅均超26%。科创板指数开年以来表现不佳,融合了成长型和“中小市值”特征的科创100指数基金年内表现垫底。
防御资产仍被看好
从基金经理后市观点来看,防御性资产仍受到青睐。
“过往资本市场更多追求短期变化(景气、事件等)带来的股价波动,交易是主要获利手段,并不真正基于企业价值做持有。”许拓表示,往后看,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方式出现变化,交易不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得阶段回报仍然是重要投资方式,但是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稳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资方式。
展望后市,董瑾认为,在供给侧改革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传统能源的中长期供给增长有限,而需求仍有较强韧性。从当前来看,供需仍有可能持续偏紧,价格有较强支撑。如果需求端能有超预期的复苏,则能源品种将有望表现出较大弹性。
(来源:证券时报)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稳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资方式,而防御类资产或仍是当下资金追捧的对象。
能源ETF一骑绝尘
近期,上证指数6连阴,A股开年表现不佳,拖累基金业绩表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跌幅超12%,接近去年全年表现。申万行业中,仅煤炭和银行两大行业出现上涨,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表现居前,因此重仓煤炭、石油、银行等高股息防御性资产的基金业绩表现领先。
具体来看,A股基金中,受益于石油、煤炭板块的上涨,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年内涨幅超8%,是涨幅最多的基金。对于近期颇受市场关注的能源板块,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基金经理董瑾认为,能源表现亮眼一方面源于其红利属性。能源是传统的高股息板块,成份股大部分是长期稳定分红的央企和国企。截至2023年底,该基金跟踪的中证800能源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高达6.8%,甚至高于部分主流红利指数。另一方面还源于其上游资源品的属性。
此外,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永赢股息优选A、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等年内涨幅均超7%。
指数型基金表现再次领先于主动权益基金,能源类、央国企、银行、红利等行业或主题ETF表现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