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皓:重新检视台湾大选的结果

  中评社香港2月2日电(作者 黄载皓)台湾“总统”选举于1月13日举行,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获胜。“2024年的全球大选年,台湾让民主阵营取得了首场胜利”,这是韩国内外的主流说法。然而,这种亲中的国民党对亲美民进党之间中美代理战争框架,是一种高度二元对立的派系分析,在意义和阐释上都有些过度。事实上,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在不同程度上亲美,区别在于强调与中国全面或部分合作。

  赖清德的胜利是因为国民党的差强人意和民众党的好于预期,而不是民进党的做得很好。赖清德赢得了40.1%(558万)的选票,领先于国民党侯友宜的33.5%(467万)和民众党柯文哲的26.6%(369万)。40.1%的得票率远低于四年前“总统”选举中同属一党的现任领导人蔡英文赢得的57%(817万)的得票率,但赖清德40.1%的得票率是由“无条件投票给民进党”的人群的具体支持推动的,尽管蔡英文政权执政不佳,且赖个人存在违法行为和问题。

  国民党获得的31%支持率与皮尤研究中心1月16日的调查相吻合,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7%的台湾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3%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8%同时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和中国人。31%可能是国民党的基本支持层。即使国民党在竞选中表现出色,其在四年前大选中赢得的38.6%(552万人)的支持率也可能是最高值。国民党的根本问题在于“总统”候选人毫无准备、党内领导层争论不休、优柔寡断,好在一位颇受欢迎的“副总统”候选人将其从第三名的位置上救了回来,这种政治环境是国民党自身问题。

  陈水扁时期,国民党未能阻止台湾认同教育的加强;马英九时期,国民党未能修订去台湾化的教科书。正是从那时起,学生成为了主要的选民,形成了倾斜的竞争环境。民众党赢得了比预期更多的选票,这要归功于青年与中间选民的反国民党立场和对房价飞涨的反政府情绪。   许多人预计两岸将立即发生对抗,尽管民进党整体被认为是一心一意搞“台独”的,但实际上党内存在多个派别。蔡英文是两岸维持现状派,而赖清德则是坚定的独立派。如果他能连任,可能会有一个强有力的表态。不过,赖清德的第一个任期有限,特朗普年底重新执政的可能会带来更多变数,但就目前而言,拜登的对台政策维持现状,执政党又没有多数席位,两岸政策可能会保持一定的低调。作为华盛顿最喜爱的亲美人士,政权的第二把手、当选“副总统”萧美琴将对华盛顿的“住台湾代理人”角色起到制衡作用。

  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对台政策也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先。美国前印太司令菲利普-戴维森在2021年的言论助长了“入侵台湾”的猜测,但在去年3月1日台湾大举购买武器后,这一猜测逐渐平息。随后,在11月的旧金山峰会上,中美两国出于相互需要签署了事实上的“停火协议”。大选结束后,拜登立即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并在大选次日派出非正式代表团进行预防性外交访问,而且,就在大选前的8~9日,华盛顿五角大楼甚至还举行了中美防务政策协调会议。

  台湾“总统”选举对4月份的韩国国会大选有何参考价值或者关联因素?

  首先,两个极端的政治格局和倾向不会轻易改变,年轻人对两党制的失望和脱离为第三党提供了机会。

  其次,韩国四月国会选举时候会从朝鲜刮起北风吗?有的话会有多大?   第三,赖的外交将寻求与价值、民主、理念的团结,韩国可能是其是重点目标。

  第四,台湾对美国在危机情况下的全面军事部署持怀疑态度(“疑美论”),因为台湾还记得美中缓和后的建交。在台湾大选的幕后,美中国家利益的共识正在增强。一旦朝鲜半岛发生危机,美国会全面介入吗?韩国的国家利益能否得到保护?这关系到美中两国的国家利益。

  (本文作者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评社香港2月2日电(作者 黄载皓)台湾“总统”选举于1月13日举行,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获胜。“2024年的全球大选年,台湾让民主阵营取得了首场胜利”,这是韩国内外的主流说法。然而,这种亲中的国民党对亲美民进党之间中美代理战争框架,是一种高度二元对立的派系分析,在意义和阐释上都有些过度。事实上,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在不同程度上亲美,区别在于强调与中国全面或部分合作。

  赖清德的胜利是因为国民党的差强人意和民众党的好于预期,而不是民进党的做得很好。赖清德赢得了40.1%(558万)的选票,领先于国民党侯友宜的33.5%(467万)和民众党柯文哲的26.6%(369万)。40.1%的得票率远低于四年前“总统”选举中同属一党的现任领导人蔡英文赢得的57%(817万)的得票率,但赖清德40.1%的得票率是由“无条件投票给民进党”的人群的具体支持推动的,尽管蔡英文政权执政不佳,且赖个人存在违法行为和问题。

  国民党获得的31%支持率与皮尤研究中心1月16日的调查相吻合,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7%的台湾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3%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8%同时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和中国人。31%可能是国民党的基本支持层。即使国民党在竞选中表现出色,其在四年前大选中赢得的38.6%(552万人)的支持率也可能是最高值。国民党的根本问题在于“总统”候选人毫无准备、党内领导层争论不休、优柔寡断,好在一位颇受欢迎的“副总统”候选人将其从第三名的位置上救了回来,这种政治环境是国民党自身问题。

  陈水扁时期,国民党未能阻止台湾认同教育的加强;马英九时期,国民党未能修订去台湾化的教科书。正是从那时起,学生成为了主要的选民,形成了倾斜的竞争环境。民众党赢得了比预期更多的选票,这要归功于青年与中间选民的反国民党立场和对房价飞涨的反政府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