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导,“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1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肖远企透露,近期,将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
肖远企介绍,截至目前,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2023年分别发放开发贷款3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2023年末,银行购买房企债券余额4275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15%。此外,银行在2023年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合计超过1万亿元。
在保交楼方面,肖远企说:“我们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做好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底,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商业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商业配套融资,确保‘保交楼’任务完成。”
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和发挥金融力量。
二是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昨晚,我们与人民银行一起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非常有针对性,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调研,听取了行业、金融机构和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肖远企说,这个通知允许银行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对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对这些房企发放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在今年年底之前可以用于偿还房企的存量贷款和他们发行的公开市场债券。
三是要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指导督促银行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资需求。
四是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金融监管总局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介绍,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介绍,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尹江鳌则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为抓手,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持续推进商业养老金融试点。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转型发展。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导,“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1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肖远企透露,近期,将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
肖远企介绍,截至目前,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2023年分别发放开发贷款3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2023年末,银行购买房企债券余额4275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15%。此外,银行在2023年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合计超过1万亿元。
在保交楼方面,肖远企说:“我们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做好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底,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商业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商业配套融资,确保‘保交楼’任务完成。”
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和发挥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