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期MLF续做“量增价平”
专家表示,当前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叠加部分银行净息差承压等因素,因此首月降息紧迫性不高。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根据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定调,以及202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表态,未来货币政策操作仍有空间。
谈及此次MLF价格未做调整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物价底部企稳,M1增速止跌走平,进出口超预期回暖,新增信贷和社融整体仍在高位,表明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伴随年初信贷投放和财政资金支出加快,经济修复力度会进一步增强,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除上述原因外,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还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部分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报价行仍缺乏动机和意愿调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汇率角度看,目前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实际利率已接近经济增速的限制性水平,此次暂不调降政策利率,有利于保持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利差稳定。
从MLF投放量来看,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多月超额续做MLF,2023年11月、12月的投放量分别达到6000亿元和8000亿元,此次超额续做2160亿元,与前两月净投放规模相比有所收缩。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1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着下降,加之在监管层“信贷均衡投放”的要求下,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较往年相对温和。而且,当前市场资金面较为充裕,所以银行对MLF投放量的需求有所下降。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由MLF利率和报价加点决定,本次MLF利率不调整,意味着新一轮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不过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操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降息降准仍有空间和必要。
“综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及物价走势,一季度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将释放稳增长政策前置发力的清晰信号,提振市场信心。”王青表示,MLF利率下调会带动LPR报价联动调整,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需求。
专家表示,当前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叠加部分银行净息差承压等因素,因此首月降息紧迫性不高。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根据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定调,以及202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表态,未来货币政策操作仍有空间。
谈及此次MLF价格未做调整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物价底部企稳,M1增速止跌走平,进出口超预期回暖,新增信贷和社融整体仍在高位,表明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伴随年初信贷投放和财政资金支出加快,经济修复力度会进一步增强,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除上述原因外,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还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部分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报价行仍缺乏动机和意愿调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汇率角度看,目前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实际利率已接近经济增速的限制性水平,此次暂不调降政策利率,有利于保持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利差稳定。
从MLF投放量来看,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多月超额续做MLF,2023年11月、12月的投放量分别达到6000亿元和8000亿元,此次超额续做2160亿元,与前两月净投放规模相比有所收缩。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1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着下降,加之在监管层“信贷均衡投放”的要求下,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较往年相对温和。而且,当前市场资金面较为充裕,所以银行对MLF投放量的需求有所下降。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由MLF利率和报价加点决定,本次MLF利率不调整,意味着新一轮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不过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操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降息降准仍有空间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