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价格有被操控风险
Kaye表示,只要交易速度够快,在市场上就有很大优势,然后可运用更多赚钱的策略。例如在港股十分流行的牛熊证,假设B股票的价格上升,与B股票相关的牛证共有10只,理论上这10只牛证会按其实际杠杆比率而上升的。
假设B股票上升1%,某相关牛证理论上应由0.5元升至0.9元,但即使有些牛证的成交量小,按目前的规定,发行商仍需要将牛证的价格抬高,以反映正股的升幅。但若有些“有心人”刻意令牛证短时间内升幅不足,例如牛证只是由0.5元升至0.6元,然后等“合作伙伴”买入后,才再将价格抬升至0.9元。
“合作伙伴”在这情况下是百分百赚钱的,这无疑是不合法的行为,但若用高频交易来进行,那就很难察觉得到,对散户来说,交易牛熊证会变得更加不公平。当然并非指现时的发行商是这样做,只是举出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例子,但当高频交易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很多监管也有可能会出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