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国进出口3.74万亿创年内单月新高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据大公网报导,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延续平稳运行、积极向好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增长0.6%,进口下降1.2%。单看9月,中国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逐季抬升”,前三季进出口规模分别为9.72万亿元、10.29万亿元和10.79万亿元。分析称,中国外贸整体形势已趋改善,并呈现韧性足、质量升的特点,四季度出口、进口改善态势料将延续,不排除明年中国出口小幅增长约2%的可能性。

  首三季中国外贸平稳运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并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吕大良指出,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均超10万亿元,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同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的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的近八成。他并指,9月在环比少三个、同比少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中国进出口规模创下年内月度新高,若剔除工作日差异影响,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0.9%。

  吕大良补充说,今年部分月度出口值下降,主要受到出口价格下跌的拖累;从量来看,8月出口数量已由前期的同比减少转为增加5.9%,9月更进一步升至7.9%,“8、9月中国出口规模连续扩大,环比分别增长1.2%和5.5%,趋稳回升态势愈发明显”。进口方面,今年以来进口规模数量、品类结构等方面均呈现诸多亮点,前三季进口规模分别为4.23万亿元、4.39万亿元和4.58万亿元,呈现“逐季扩大”之势。此外,中国进口数量已连续八个月同比增加,前三季累计增加2.6%,特别是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等进口数量分别增加14.6%、8.2%和7.8%,同期电脑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进口数量也分别增加42.9%、15.9%。

  “新三样”出口持续畅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首三季中国外贸进出口平稳的表现,是在全球需求趋缓,周边主要外贸国家出口大幅下滑、中国进口和出口商品价格回落,以及去年高企基数等困难环境下实现的,彰显出中国外贸的充足韧性。一方面,中国出口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且上月出口环比增速扩大,出口数量同比也连续两个月增长,增幅有所扩大,显示中国外贸出口呈现改善迹象。另一方面,进口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在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带动下,整体进口出现改善。

  数据还显示,首三季中国民企进出口16.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53.1%。同期,企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中国打造绿色低碳新增长点的成效凸显,带动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具体看,前三季度中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占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4.5%,且“新三样”产品出口值也连续十四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华金证券首席宏观及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直言,当前中国外贸正面临全球需求收缩、美国“脱钩断链”逆全球化阶段。过去三年中国出口强劲的表现,很大程度得益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电器机械设备等高端产业链对发达经济体所掌握的市场形成的一定渗透。

  进出口改善势头料延续

  海关调研显示,9月新增出口、进口订单环比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比较8月分别提升0.8和1.7个百分点,出口、进口乐观企业占比也较8月分别提升1.3和0.7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大部分PMI出口订单指数仍在荣枯线下方,预示外需疲软态势尚未结束,而其他经济体出口数据亦印证了外需的疲软态势。她相信,未来数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或延续下跌,但新手机周期有望对整体出口带来提振,“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同比或下跌5%”。

  周茂华提醒,近两个月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边际改善,未来全球需求仍有望保持扩张,加之中国外贸充足的韧性、活跃的外贸新模式,以及不断增强的新动能,后续出口料续改善势头。进口方面,中国经济复苏动能不断增强,随着制造业景气度的回升,企业扩张和补库存意愿均有所增强,加之进口价格及去年同期基数等拖累因素的减弱,未来进口有望进一步改善。

  秦泰说,201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高级化的不断加速,为出口提供了更强支撑和韧性。今年以来,中国先进制造业投资加速,“进口替代”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贸易顺差保持一定优势。初步判断,未来中国出口将持续改善,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增速或小幅增长约2%,“中国技术领域的突破,将对美国‘脱钩断链’形成对冲作用”。

  吕大良总结说,随着经济恢复积极因素的不断积蓄,以及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中国进出口有望继续巩固向好势头,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仍然是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国出口综合竞争优势仍然稳固”。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据大公网报导,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延续平稳运行、积极向好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增长0.6%,进口下降1.2%。单看9月,中国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逐季抬升”,前三季进出口规模分别为9.72万亿元、10.29万亿元和10.79万亿元。分析称,中国外贸整体形势已趋改善,并呈现韧性足、质量升的特点,四季度出口、进口改善态势料将延续,不排除明年中国出口小幅增长约2%的可能性。

  首三季中国外贸平稳运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并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吕大良指出,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均超10万亿元,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同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的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的近八成。他并指,9月在环比少三个、同比少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中国进出口规模创下年内月度新高,若剔除工作日差异影响,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0.9%。

  吕大良补充说,今年部分月度出口值下降,主要受到出口价格下跌的拖累;从量来看,8月出口数量已由前期的同比减少转为增加5.9%,9月更进一步升至7.9%,“8、9月中国出口规模连续扩大,环比分别增长1.2%和5.5%,趋稳回升态势愈发明显”。进口方面,今年以来进口规模数量、品类结构等方面均呈现诸多亮点,前三季进口规模分别为4.23万亿元、4.39万亿元和4.58万亿元,呈现“逐季扩大”之势。此外,中国进口数量已连续八个月同比增加,前三季累计增加2.6%,特别是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等进口数量分别增加14.6%、8.2%和7.8%,同期电脑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进口数量也分别增加42.9%、15.9%。

  “新三样”出口持续畅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首三季中国外贸进出口平稳的表现,是在全球需求趋缓,周边主要外贸国家出口大幅下滑、中国进口和出口商品价格回落,以及去年高企基数等困难环境下实现的,彰显出中国外贸的充足韧性。一方面,中国出口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且上月出口环比增速扩大,出口数量同比也连续两个月增长,增幅有所扩大,显示中国外贸出口呈现改善迹象。另一方面,进口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在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带动下,整体进口出现改善。

  数据还显示,首三季中国民企进出口16.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53.1%。同期,企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