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单边免签开放充分展现中国自信
中评社北京1月2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宣布单方面对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实行免签证政策,对美国等国家单方面开放金融市场。这充分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是真诚的,同时也是充满自信的。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拒绝开放市场。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仅全面开放货物贸易市场,而且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开放是全面开放。中国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单边对外开放政策,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又一次解放思想的结果。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如何对外开放,存在争论。不论是从中国近代史来看,还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的结果来看,如果忽视对中国主权的保护,对外开放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机会成本。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强调“以市场换技术”,期望借助于中国庞大的市场,换取西方国家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通过发展加工产业,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工业的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借助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财富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积累,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都只不过是为本世纪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靠艰苦奋斗,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缺乏对外开放经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换技术”,表面上看是合同行为,遵守了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在技术、资本、管理经验方面,求助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中国市场开放,实际上是“单边”开放。换句话说,中国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市场,以换取他们的技术,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向中国转让先进的技术,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种单边开放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中国国内家电市场几乎所有主要品牌都来自于外国企业或者合资企业,中国家用汽车绝大多数都是由合资工厂制造的。中国市场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是外国品牌。中国单边开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连一些支持对外开放的决策者都感到遗憾。
首先,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全不输于外国企业。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同场竞技,往往铩羽而归。中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中国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美国的封锁,是因为中国企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技术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在市场营销上学习美国的经验,采用特殊的市场营销手段,在美国商务部长访问中国期间,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第五代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其次,中国消费市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崇洋媚外消费、奢侈消费式微,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爱国消费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虽然仍有一些人崇洋媚外,以购买国际知名品牌商品为荣耀,追求奢侈品,但是,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崇尚理性消费,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无论是在价格质量还是在技术标准方面,都明显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他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国货”。
现在中国消费市场上西方国家的家电产品,已经不占主流。日本、韩国等一些发达制造业国家在中国销售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部分外国品牌经营企业只好关闭中国的销售网络,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之所以敢于单边开放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更注重国产品牌,更看重价格、质量,更重视使用价值而不是西方国家花巨资宣传的品牌。况且,中国已经制定了反垄断法,市场监管制度越来越健全。如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市场从事倾销行为,违反了中国的法律,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第三,单边开放不仅反映出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健康成熟,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决策者对中国市场发展充满自信。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对外单边开放,可以让中国企业经风雨见世面,可以让外国企业充分意识到,中国市场充满机会,但是,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把自己最好的商品投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要,那么,要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份额是不可能的。
当然,中国单边对外开放,并非敞开大门,变成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中国经济主权必须保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必须维护,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尊重,中国发展权利不容挑战。如果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阻止中国发展,人为地设置“护栏”,那么,中国将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让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变成自我封闭。
当前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姿态,目的就是希望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会忽视国家安全,一定会对那些来中国的外国公民进行必要的监管。中国愿意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展合作,但是,中国不会幼稚到放弃自己的知识产权。
相信中国决策者一定会审时度势,采取断然措施,解决中国单边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立法机关一定会跟上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单边对外开放过程中总结经验,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中评社北京1月2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宣布单方面对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实行免签证政策,对美国等国家单方面开放金融市场。这充分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是真诚的,同时也是充满自信的。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拒绝开放市场。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仅全面开放货物贸易市场,而且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开放是全面开放。中国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单边对外开放政策,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又一次解放思想的结果。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如何对外开放,存在争论。不论是从中国近代史来看,还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的结果来看,如果忽视对中国主权的保护,对外开放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机会成本。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强调“以市场换技术”,期望借助于中国庞大的市场,换取西方国家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通过发展加工产业,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工业的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借助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财富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积累,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都只不过是为本世纪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靠艰苦奋斗,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缺乏对外开放经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换技术”,表面上看是合同行为,遵守了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在技术、资本、管理经验方面,求助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中国市场开放,实际上是“单边”开放。换句话说,中国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市场,以换取他们的技术,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向中国转让先进的技术,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种单边开放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中国国内家电市场几乎所有主要品牌都来自于外国企业或者合资企业,中国家用汽车绝大多数都是由合资工厂制造的。中国市场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是外国品牌。中国单边开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连一些支持对外开放的决策者都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