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美处理红海有求于中国 涉拜登连任
中评社台中2月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就红海危机在泰国会谈,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红海问题攸关美方核心利益,对争取连任的美国总统拜登而言尤其如此,因此需寻求中国对伊朗施加影响力,促使红海危机落幕,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会谈中特别提到台湾问题,中美双方将各自的核心利益摆上桌,有相互交涉的意味。
潘兆民提到,虽然美中会后各自声明,对于红海危机的控管并无共识,台湾问题也没有交集。不过从双方实质作为可以感受出,互有相让,包括中国有敦促伊朗向胡塞组织施压停止攻击商船;拜登政府对于台湾大选结果态度保守,当拜登被问到民进党赖清德当选,甚至以“美国不支持‘台独’”回应,研判美国短期内对台湾问题应会采取冷处理,乃至于约束,以免台海区域节外生枝。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王毅和沙利文1月26、27日在泰国曼谷会谈,美国提出了对红海遭受持续不断的船只袭击事件的担忧,并希望中国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出面阻止。王毅则在会中重申中方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及中美关系的最大风险都是“台独”,要求美方须将不支持“台独”承诺落实到行动上。双方最终未对于红海危机控管,以及台湾问题有共同声明或协议。
潘兆民表示,中美国安高层这次在泰国曼谷会晤,表面上看来没有交集与共识,但会后却进一步确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上半年将访问中国,甚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再次通话,代表中美双方实质上有建立起某种程度的默契。
潘兆民指出,中美领袖自去年旧金山峰会过后,双方关系都维持走缓、稳定的调性,双方都希望通过彼此对话来管控竞争,避免竞争扩大为冲突,这当中攸关彼此核心利益的议题,美中互有相让,是可以预见的走向。虽然口头上不说,也没有共同声明或协议,但在作为上多少可见端倪。
潘兆民说,对争取连任的拜登政府而言,当前红海危机能否处置得宜,堪称是竞选连任的重要议题,因为红海区域涉及到全球12%的货运物流,尤其是欧洲许多货物通过红海运输,这对欧洲和美国的安全构成巨大压力,因此美国需要求助中国在管控红海危机方面提供帮忙。
他指出,中方在伊朗的问题上可以做一些有效的作为,也就是透过施压伊朗,约束胡塞武装组织。这对美国而言是牵涉到欧洲和美方核心利益的问题,红海危机若没有管控得当,不仅会影响到美国,且会影响到整个欧洲西方世界,加上俄乌战争的负面效应扩散,美国如果没办法有所作为,恐怕会被视为外交无能,甚至影响盟友的信任,这对拜登而言都是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潘兆民提到,王毅在会谈中特别将台湾问题摆上桌,显然中方也明白红海危机之于美方的重要性,有交涉的意味,当然美方不可能正面呼应,所以从会后双方声明来看,没有交集,但实质作为上,却非如此。
他指出,《路透社》26日引述美国官员消息报导指出,中国官员曾要求伊朗官员协助约束胡赛组织攻击红海船只,否则中方利益若受损害,会影响中伊贸易关系;美国近期在台湾议题上,态度低调,对于台湾大选结果仅仅重申“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等立场,是可以观察的指标。
潘兆民认为,对拜登政府而言,目前所关注的议题当中,台湾问题并非排在第一顺位,美国当前最在意的是中东问题、俄乌问题,相关议题能否处置得宜,攸关拜登能否连任。尽快结束中东危机是美方最大的责任,自然在台湾问题方面就会冷处理,避免影响美中关系。至少在美国总统大选前,缓打台湾牌,甚至是约束台湾避免成为麻烦制造者,都是可能走向。
至于观察美国是否出手约束,潘兆民表示,可以从赖清德520就职谈话内容来判断,看是否会讲出“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或者如蔡英文提出的“新四不”,“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在压力下屈服,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之类的说法。
中评社台中2月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就红海危机在泰国会谈,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红海问题攸关美方核心利益,对争取连任的美国总统拜登而言尤其如此,因此需寻求中国对伊朗施加影响力,促使红海危机落幕,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会谈中特别提到台湾问题,中美双方将各自的核心利益摆上桌,有相互交涉的意味。
潘兆民提到,虽然美中会后各自声明,对于红海危机的控管并无共识,台湾问题也没有交集。不过从双方实质作为可以感受出,互有相让,包括中国有敦促伊朗向胡塞组织施压停止攻击商船;拜登政府对于台湾大选结果态度保守,当拜登被问到民进党赖清德当选,甚至以“美国不支持‘台独’”回应,研判美国短期内对台湾问题应会采取冷处理,乃至于约束,以免台海区域节外生枝。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王毅和沙利文1月26、27日在泰国曼谷会谈,美国提出了对红海遭受持续不断的船只袭击事件的担忧,并希望中国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出面阻止。王毅则在会中重申中方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及中美关系的最大风险都是“台独”,要求美方须将不支持“台独”承诺落实到行动上。双方最终未对于红海危机控管,以及台湾问题有共同声明或协议。
潘兆民表示,中美国安高层这次在泰国曼谷会晤,表面上看来没有交集与共识,但会后却进一步确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上半年将访问中国,甚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再次通话,代表中美双方实质上有建立起某种程度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