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倡争取大型演唱会来港 局方:由市场主导
中评社香港1月25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目标发展“盛事经济”。在24日举行的特区立法会大会上,有立法会议员建议当局应主动接洽国际知名歌手,争取大型演唱会落户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回应表示,应由市场主导。
特区政府早前表明要靠大型活动吸引游客,而大型演唱会已逐步回复到疫情前的数目,去年平均每月有约两名国际知名歌手或乐团来港演出。在24日的立法会大会上,议员叶刘淑仪提出,政府应更主动争取更多演唱会来港举办,“譬如国际顶级的艺人Taylor Swift,她在美国66场演唱会都赚了十亿美元,而在亚洲就去了新加坡,我们失了这个机会。”议员廖长江则表示:“国际级歌手演唱会对舞台设计、音响效果、视觉艺术、媒体科技等都有更高要求,有意见指香港部分场馆配套未够先进,难以支援演出复杂的设计。”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回应时说:“个别谁会来、谁不来,交予市场决定,因很难由政府主动说一定要取得什么人过来,才叫做成功或失败,会与外国较大型举办演唱会或大型活动的机构,大家保持联络。”
杨润雄表示,香港是亚洲盛事之都,每年许多文化、体育、娱乐、财经等盛事在香港举行,当中有不少是政府主办或资助,但有更多其实是私人企业举办,例如大部分的娱乐盛事,包括演唱会,它们都是以商业原则运作,不用政府参与。政府乐见更多国际知名歌星及组合(下称国际知名歌星)主演的大型演唱会在香港举办,这有助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也可以吸引旅客,带动经济。
杨润雄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具备连系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及广阔观众基础,加上航空及连接内地的交通网络,中外文化汇合的特色,以及拥有不同规模的表演场地和配套设施,能切合不同形式的表演需要,吸引了不少国际知名歌星来港举办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
他指出,现时在香港举行的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数目已逐步回复疫情前的情况,当中不少是国际知名歌星的演出。据统计,二○二三年平均每月约有两个国际知名歌星举办每场人数超过10000的大型演唱会,绝大部分是多于一场,而目前已陆续有国际知名歌星确定于二○二四年来港举办大型演唱会。在场地数字方面,极受欢迎的演唱会场地如香港体育馆(红馆)过去五年的使用率接近百分之百,而去年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及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行的大型活动当中,亦有一些流行音乐会,每场人数由10000至20000不等。由此可见,在香港举行国际知名歌星大型流行演唱会不乏吸引力。
杨润雄强调,尽管这些演唱会的主办单位决定是否在香港举办属商业决定,由市场主导,而政府亦鲜有提供财政资助,但政府相关部门一直提供相应的协助和便利措施,以吸引和鼓励更多国际知名歌星的大型流行演唱会在香港举行。“现时我们不时与一些演唱会主办单位联络,瞭解它们在香港举办演唱会的意向及需要。场地方面,我们瞭解国际知名歌星一般有非常频繁的演出,需要预早落实表演的时间地点来规划行程。就此,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已为此类演出的主办单位提供“特别订租”的安排,让他们可在多于一年前向康文署提出订租申请,并会获得优先考虑。此外,举行大型活动的海滨场地亦有所增加,除了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外,占地约1.4公顷的湾仔海滨活动空间已可透过短期租约形式供有兴趣的单位租用。如主办单位有意在港举行演唱会,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及香港旅游发展局会转介场地营运者,让双方能进一步商讨及进行商业洽商,并继续在过程中提供适切支援。事实上,场地营运者有业务诱因主动与演唱会主办者接洽,安排更多大型演唱会在它们的场地举行。”
另外,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和旅游事务署亦会为能吸引旅客和极具旅游宣传效果的大型盛事提供针对性的一站式支援,协调主办单位与各决策局及部门沟通和合作,协助主办机构申请所需牌照和批文、解决筹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联系旅游业界共同发展旅游产品等。至于入境签证安排方面的支援,在现行安排下,非本地居民如欲来港工作(包括与举行演唱会有关的短期工作),可根据“一般就业政策”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作出申请。入境事务处亦会因应每宗申请的个别情况作出考虑,亦在可行的情况下提供便利。
杨润雄表示,政府过去一直积极筹备增加不同设施,以应付不少大型活动,包括演唱会活动对大型场馆的需求,而占地约28公顷的启德体育园亦快将于今年年底分阶段落成,为公众提供多一个世界级的多元活动场地。体育园内有三个场地,当中主场馆设有具隔音功能的可开合式上盖和灵活的草坪系统,能够提供最高50 000座位作大型表演场地之用;而室内体育馆亦设有折迭式座位系统,可举办容纳高达10000名观众的娱乐活动,如音乐会等。营运商须向本地及海外体育和娱乐界等积极宣传,打造成大型综合体育及休闲娱乐的新地标,巩固香港盛事之都定位。
中评社香港1月25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目标发展“盛事经济”。在24日举行的特区立法会大会上,有立法会议员建议当局应主动接洽国际知名歌手,争取大型演唱会落户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回应表示,应由市场主导。
特区政府早前表明要靠大型活动吸引游客,而大型演唱会已逐步回复到疫情前的数目,去年平均每月有约两名国际知名歌手或乐团来港演出。在24日的立法会大会上,议员叶刘淑仪提出,政府应更主动争取更多演唱会来港举办,“譬如国际顶级的艺人Taylor Swift,她在美国66场演唱会都赚了十亿美元,而在亚洲就去了新加坡,我们失了这个机会。”议员廖长江则表示:“国际级歌手演唱会对舞台设计、音响效果、视觉艺术、媒体科技等都有更高要求,有意见指香港部分场馆配套未够先进,难以支援演出复杂的设计。”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回应时说:“个别谁会来、谁不来,交予市场决定,因很难由政府主动说一定要取得什么人过来,才叫做成功或失败,会与外国较大型举办演唱会或大型活动的机构,大家保持联络。”
杨润雄表示,香港是亚洲盛事之都,每年许多文化、体育、娱乐、财经等盛事在香港举行,当中有不少是政府主办或资助,但有更多其实是私人企业举办,例如大部分的娱乐盛事,包括演唱会,它们都是以商业原则运作,不用政府参与。政府乐见更多国际知名歌星及组合(下称国际知名歌星)主演的大型演唱会在香港举办,这有助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也可以吸引旅客,带动经济。
杨润雄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具备连系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及广阔观众基础,加上航空及连接内地的交通网络,中外文化汇合的特色,以及拥有不同规模的表演场地和配套设施,能切合不同形式的表演需要,吸引了不少国际知名歌星来港举办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
他指出,现时在香港举行的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数目已逐步回复疫情前的情况,当中不少是国际知名歌星的演出。据统计,二○二三年平均每月约有两个国际知名歌星举办每场人数超过10000的大型演唱会,绝大部分是多于一场,而目前已陆续有国际知名歌星确定于二○二四年来港举办大型演唱会。在场地数字方面,极受欢迎的演唱会场地如香港体育馆(红馆)过去五年的使用率接近百分之百,而去年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及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行的大型活动当中,亦有一些流行音乐会,每场人数由10000至20000不等。由此可见,在香港举行国际知名歌星大型流行演唱会不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