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通胀意外反弹 美联储降息何时成真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张迎春)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加3.4%,涨幅较前一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通胀意外反弹,恐将打乱美联储降息节奏。
原本,美联储去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决议显示,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5.5%不变。美联储本轮激进加息已历时一年有余,这是继去年9月、11月之后,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停加息。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接连按兵不动,意味着本轮紧缩周期已近尾声,降息指日可待。
为了抑制几十年不遇的高通胀,自2022年3月起,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周期,强势加息11次,累计幅度高达525个基点。其中,2022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大幅度加息75个基点,是自1982年以来最猛烈加息。2023年2月,美联储首次放缓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并在6月开始暂停加息,随后7月小幅加息25个基点,9月、11月暂停加息。截至目前,美国的利率已被抬高至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前的议息会议相比,在去年最后一次例会上,美联储货币政策基调出现重大转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降息信号,首次正式承认通胀在过去一年得到缓解,现时联邦基金利率已达到或者接近峰值,与会美联储官员大多认为“进一步加息可能不太合适”,美联储进入了加息周期尾声,开始商议降息的时间点。
作为外界观察美联储未来政策变化的窗口,此次议息会议发布的利率路径“点阵图”暗示,2024年可能降息3次、共计75个基点,市场的注意力也随之转向到对于今年降息节奏的预判与押注上来。
众所周知,2021年通胀初起之际,美联储坚持认为“通胀暂时论”,严重错估了通胀的严峻程度,未能及时予以遏制。直到通胀积重难返,成为困扰美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难题,美联储只得不断出台激进的紧缩政策,一轮接一轮暴力加息。
紧缩的货币政策沉重打击了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动力趋于衰竭,经济正在持续降温,为美联储的误判付出了巨大代价。曾几何时,美联储还是别国央行争相学习效仿的榜样,但这些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准确性屡遭质疑,如今面对降息错综复杂的路径,美联储能否不再重蹈覆辙,未免令人悲观。
眼下,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通胀数据走势。按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轮加息过程中重申的“数据依赖”原则——加不加息、加多加少,完全视经济数据,特别是通胀和就业数据而定——来看,美联储抑制通胀的“最后一里地”,依旧道阻且长。尤其是,3.4%的最新通胀率仍然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显然抗击通胀之役还未到鸣金收兵之时,这一点,美联储其实也心知肚明。
然而利率维持高位,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但对美联储而言,实现货币政策平稳转向相当困难。现阶段,美国遏制通胀正处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关键时刻,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不足,还要确保政策机动灵活,防止在政策转型进程中矫枉过当。虽然今年降息没有悬念,但面对低迷不振的经济,美联储进行决策,更要加倍耐心细致,稳健审慎,寻求抑制通胀和避免经济减速之间的平衡。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张迎春)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加3.4%,涨幅较前一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通胀意外反弹,恐将打乱美联储降息节奏。
原本,美联储去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决议显示,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5.5%不变。美联储本轮激进加息已历时一年有余,这是继去年9月、11月之后,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停加息。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接连按兵不动,意味着本轮紧缩周期已近尾声,降息指日可待。
为了抑制几十年不遇的高通胀,自2022年3月起,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周期,强势加息11次,累计幅度高达525个基点。其中,2022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大幅度加息75个基点,是自1982年以来最猛烈加息。2023年2月,美联储首次放缓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并在6月开始暂停加息,随后7月小幅加息25个基点,9月、11月暂停加息。截至目前,美国的利率已被抬高至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前的议息会议相比,在去年最后一次例会上,美联储货币政策基调出现重大转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降息信号,首次正式承认通胀在过去一年得到缓解,现时联邦基金利率已达到或者接近峰值,与会美联储官员大多认为“进一步加息可能不太合适”,美联储进入了加息周期尾声,开始商议降息的时间点。
作为外界观察美联储未来政策变化的窗口,此次议息会议发布的利率路径“点阵图”暗示,2024年可能降息3次、共计75个基点,市场的注意力也随之转向到对于今年降息节奏的预判与押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