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香港立法会聚焦加强大湾区共同发展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8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立法会18日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议员议案,要求政府加强大湾区共同发展。多位议员促请政府尽快改善两地通关安排,同时多位议员强调,政府要重新思考本港竞争优势,发展香港新产业。

  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认为,需加快改善本港部分口岸设施配套和运作。他批评相关口岸设计不合时宜,通关要“两次上车、两次落车”,体验差效率低,促请政府开拓更多过关模式。姚柏良表示,政府可以向中央积极争取,尽快有序稳妥地推出措施,便利内地旅客来港。“除了可把内地自由行城市,扩展至有直飞航班来港以及高铁可直达城市外,也可把深圳‘一周一行’政策扩展至其他大湾区城市,并把内地来港消费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人民币。”

  议员陈沛良认为,香港跨年烟花旅客滞留事件反映24小时通关口岸有需要增加及优化,并落实“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他又认为“港车北上”计划,令大湾区交通的互联互通进入新时代,但计划实施超过半年,执行上仍有诸多不便,如申请流程及行政程序繁杂等,令有意开车北上的市民要自行寻找开启“小门”的锁匙。他促请当局尽快简化“港车北上”申请手续,应与内地政府商讨开放更多运输署认可的本港合资格验车中心投入服务;并逐步开放港车配额数量。

  旅游界议员议员马逢国表示,去年年底除夕吸引大量旅客来港观赏烟花,本是一件好事,但有关政府部门、旅游推广机构,“根本没有就期间访港旅客人数做预测,更未想过香港与内地通关和交通便利化后,会促使数以万计邻居打算看完烟花便返家,结果搞出访客变成露宿者‘大头佛’。”他指事件反映部分政府部门、推广机构、商界,对大湾区发展及融合仍停留在解读政策、规划及观望阶段。马逢国表示,本港在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具优势,但规范便捷、透明政策及政务环境;循环畅通合作共赢开放环境;及深入发展湾区通工程、加强提升市场一体化等三方面仍需加强,他更收到准备来港投资的国外企业,指来港投资仍有许多关卡。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发言中表示,目前港深政府正密切留意各陆路口岸的通关需求,在现行落马洲皇岗管制站以及港珠澳大桥口岸提供24小时旅客出入境清关服务基础上,会视乎需要、适时与内地当局协商延长个别口岸的旅检通关服务时间。他强调,香港会继续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及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精神,加强同广东省协作,推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及更深层次的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

  同时,有议员在发言中强调,香港要重新思考本港竞争优势。议员何俊贤表示,香港旅游发展仍停留于重视迪士尼、海洋公园等设施的阶段,忽略其他产业的优势,如流浮山蚝业,导致缺乏新鲜事物吸引旅客。他又举例指,打鼓岭附近有政府海岸公园,惟相关发展建议没有供游客使用的码头以发展海上旅游,最终经争取后政府才纳入研究报告;相比之下,珠海、深圳等城市正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如发展游艇会等等。

  议员洪雯指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推行市场的过程是科研贡献经济和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哪里发生,哪里就能获取大部分相关价值。”

  议员陈绍雄表示,大湾区城市之间可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发展氢能产业为例,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分为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流程。尽管佛山氢能产业发展蓬勃,但当地研发项目重复,技术同质化,人才短缺,且海外市场尚未成形,香港可以在制氢材料、零部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表示,香港会继续跟深圳紧密合作,也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推进更多创新性措施,让议员均关心的“一区两园”下,人流、物流、资金流、讯息流能够畅通流动,推动更多规则涵接、机制对接。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8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立法会18日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议员议案,要求政府加强大湾区共同发展。多位议员促请政府尽快改善两地通关安排,同时多位议员强调,政府要重新思考本港竞争优势,发展香港新产业。

  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认为,需加快改善本港部分口岸设施配套和运作。他批评相关口岸设计不合时宜,通关要“两次上车、两次落车”,体验差效率低,促请政府开拓更多过关模式。姚柏良表示,政府可以向中央积极争取,尽快有序稳妥地推出措施,便利内地旅客来港。“除了可把内地自由行城市,扩展至有直飞航班来港以及高铁可直达城市外,也可把深圳‘一周一行’政策扩展至其他大湾区城市,并把内地来港消费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人民币。”

  议员陈沛良认为,香港跨年烟花旅客滞留事件反映24小时通关口岸有需要增加及优化,并落实“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他又认为“港车北上”计划,令大湾区交通的互联互通进入新时代,但计划实施超过半年,执行上仍有诸多不便,如申请流程及行政程序繁杂等,令有意开车北上的市民要自行寻找开启“小门”的锁匙。他促请当局尽快简化“港车北上”申请手续,应与内地政府商讨开放更多运输署认可的本港合资格验车中心投入服务;并逐步开放港车配额数量。

  旅游界议员议员马逢国表示,去年年底除夕吸引大量旅客来港观赏烟花,本是一件好事,但有关政府部门、旅游推广机构,“根本没有就期间访港旅客人数做预测,更未想过香港与内地通关和交通便利化后,会促使数以万计邻居打算看完烟花便返家,结果搞出访客变成露宿者‘大头佛’。”他指事件反映部分政府部门、推广机构、商界,对大湾区发展及融合仍停留在解读政策、规划及观望阶段。马逢国表示,本港在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具优势,但规范便捷、透明政策及政务环境;循环畅通合作共赢开放环境;及深入发展湾区通工程、加强提升市场一体化等三方面仍需加强,他更收到准备来港投资的国外企业,指来港投资仍有许多关卡。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发言中表示,目前港深政府正密切留意各陆路口岸的通关需求,在现行落马洲皇岗管制站以及港珠澳大桥口岸提供24小时旅客出入境清关服务基础上,会视乎需要、适时与内地当局协商延长个别口岸的旅检通关服务时间。他强调,香港会继续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及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精神,加强同广东省协作,推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及更深层次的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