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婚礼渐流行
删繁就简 婚礼预算逐渐减少
在婚庆行业,柳菁算是“老人”了,做婚礼策划、主持已经十多年了。近日,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婚礼上花很多的钱。多数年轻人的婚礼预算在15万元以下,婚宴多数是办十几桌,新人们更愿意举办一个轻量化婚礼。”
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有42.8%的消费者表示婚礼筹办花费了5万至10万元,有22.4%的消费者表示婚礼花费了10万至20万元。
柳菁告诉记者:“近年来,年轻人的婚礼预算减少、婚礼规模缩小,同时举办婚礼的人也在减少。几年前,我曾一年接了50多场婚礼策划、主持订单,基本都要提前半年多才能预定上酒店场地。但去年我只接了20多场婚礼,这个数量的订单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婚礼数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适婚人群不婚、晚婚者增多;另一方面,疫情的出现也影响了人们举办大型婚礼的意愿。而最为关键的是,人们的婚庆消费观在改变,不愿意大操大办了。”
“结婚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开始,为什么刚一开始就要挥霍一番,这些钱留着过日子不香吗?做事要务实,婚礼也一样。婚礼花钱多代表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现在大办婚礼反而会引起朋友们的议论,被说虚荣、不会过日子。”刚刚登记结婚的北京姑娘刘佳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
在行业媒体发布的“2022中国结婚产业10大关键词”中,第一个关键词便是“轻量型婚礼”。将婚礼轻量化,已经成为不少新人的共识。
轻松快乐 婚礼形式不断创新
“我正打算在北京周边寻觅一个风景优美、设备齐全、交通方便的营地,准备举办一场露营婚礼。”刘佳佳对记者说,“我同学去年举办了一场草坪婚礼,大家都在户外,一起吃自助餐,一起跳舞、聊天,婚礼上大家都很快乐,而且还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我打算举办一场不一样的婚礼——露营婚礼。”
目前,“小而精”“新而美”的婚礼越来越多,从午宴到晚餐、派对,从酒店草坪到林间露营,虽然规模不大,但处处体现着个性、创意和温馨。婚礼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关于沉浸式轻婚礼的咨询量同比上升了143%。据了解,露营婚礼、民宿婚礼、婚礼派对是典型的沉浸式轻量化婚礼风格。
柳菁说:“我们策划团队现在已经将户外轻量型婚礼作为了一个重要产品线。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既轻松活泼又兼具仪式感的婚礼。像露营婚礼,有的客户还要求晚上有篝火联欢,要有足够的帐篷,参加婚礼的人可以在联欢后直接入住帐篷。”一顶帐篷、一片星光,三五好友举杯同饮,成了年轻人对露营婚礼美好的向往。
记者在视频网站上搜索发现,直播婚礼的视频非常多,点赞、弹幕祝福、红包祝贺等形式让直播婚礼同样热闹、喜庆。
方便实惠 职业伴娘受追捧
在北京上大三的学生张玲玉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被同学拉去做职业伴娘,后来又接了几场婚礼做职业伴娘的活儿。我做一次职业伴娘拿500元,经验丰富的能拿到800元。”张玲玉强调,“我不是出租自己,而是为婚礼提供服务。多数职业伴娘在签合同的时候明确规定她们不喝酒、不婚闹,收到的红包都交给新人。”
因为职业伴娘符合一部分人的婚礼需求,市场需求不断增多,因此租伴娘成了当下婚礼的一个新消费现象。据了解,租伴娘结婚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一场婚礼的举行较难兼顾每个人的时间,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多地往来多有不便,职业伴娘的出现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其次,职业伴娘不仅陪伴新娘,还会在结婚当天帮助新娘做很多杂事,不仅方便,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闲鱼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5月1日至5日,该平台上“出租伴娘”的交易量就达到上年同期的20倍以上。其中,浙江、江苏和广东的新人最喜欢租伴娘,而提供伴娘服务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在服务价格方面,以江浙沪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一般为半天300元、全天800元,而在武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有部分发布者的报价超过1000元。
●专家观点
针对当前婚庆行业的前景,浙江省宁波市婚庆行业协会秘书长葛炜波认为,疫情冲击下,市场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洗牌和重组。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婚礼的举办形式也可能会有长久的影响。葛炜波还关注到,经过几波疫情的洗礼和考验,很多新人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婚礼仪式,而是更加追求既个性又不失仪式感的轻型婚礼。
伴随着时代变迁,90后已然成为备婚人群的主力军。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婚礼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市场潜力巨大。
删繁就简 婚礼预算逐渐减少
在婚庆行业,柳菁算是“老人”了,做婚礼策划、主持已经十多年了。近日,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婚礼上花很多的钱。多数年轻人的婚礼预算在15万元以下,婚宴多数是办十几桌,新人们更愿意举办一个轻量化婚礼。”
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有42.8%的消费者表示婚礼筹办花费了5万至10万元,有22.4%的消费者表示婚礼花费了10万至20万元。
柳菁告诉记者:“近年来,年轻人的婚礼预算减少、婚礼规模缩小,同时举办婚礼的人也在减少。几年前,我曾一年接了50多场婚礼策划、主持订单,基本都要提前半年多才能预定上酒店场地。但去年我只接了20多场婚礼,这个数量的订单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婚礼数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适婚人群不婚、晚婚者增多;另一方面,疫情的出现也影响了人们举办大型婚礼的意愿。而最为关键的是,人们的婚庆消费观在改变,不愿意大操大办了。”
“结婚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开始,为什么刚一开始就要挥霍一番,这些钱留着过日子不香吗?做事要务实,婚礼也一样。婚礼花钱多代表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现在大办婚礼反而会引起朋友们的议论,被说虚荣、不会过日子。”刚刚登记结婚的北京姑娘刘佳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