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启动
为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统筹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浙江省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和申遗工作专班。13日下午,工作专班在浦江召开首次工作例会,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和仙居县等浙江6个县市在会上签约,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距今已有11400-8600年历史。上山文化则命名于2006年。截至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领队蒋乐平等人已经发现了21处上山文化遗址。它们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以及相邻的灵江流域,形成了东亚地区规模较大、分布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在上山文化遗址群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炭化稻米、水稻植硅体、夹炭陶片等实证1万年前先民在此驯化、栽培、利用水稻的诸多遗存,其中还有诸多可以加工稻米的石器。同时,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批彩陶,以及先民用稻米酿造曲酒的遗存。
在2020年11月举行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认为,上山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此外,上山文化有着最早的定居村落遗址,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因此,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将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而在2021年10月,上山遗址也被列入我国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在上山遗址北区,蒋乐平指着地下的两条白灰线告诉记者,这里是两条沟槽的遗迹。它们平行相距约4米,长度约10米,很可能是上山文化时期的建筑遗迹。这些发现为下一步可能开展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脚下的耕作层只有约20厘米厚,移开这20厘米的土层,就是1万年前上山文化的地层了。考古的魅力和神奇就在于此。”
新华社记者 冯源(据新华社电)
为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统筹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浙江省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和申遗工作专班。13日下午,工作专班在浦江召开首次工作例会,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和仙居县等浙江6个县市在会上签约,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距今已有11400-8600年历史。上山文化则命名于2006年。截至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领队蒋乐平等人已经发现了21处上山文化遗址。它们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以及相邻的灵江流域,形成了东亚地区规模较大、分布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在上山文化遗址群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炭化稻米、水稻植硅体、夹炭陶片等实证1万年前先民在此驯化、栽培、利用水稻的诸多遗存,其中还有诸多可以加工稻米的石器。同时,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批彩陶,以及先民用稻米酿造曲酒的遗存。
在2020年11月举行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认为,上山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此外,上山文化有着最早的定居村落遗址,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因此,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将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而在2021年10月,上山遗址也被列入我国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