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回顾:萧旭岑详谈马英九第二次访陆
中评社华盛顿4月14日电(记者余东晖)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大陆方面这次给予马英九高规格接待,不仅是对马英九本人的尊重,更是透过对等、尊严、礼遇的安排,告诉所有台湾人民:大陆方面有高度的诚意跟善意,也愿意将双方歧见融合到最宽广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中。马英九本人也非常认同习近平对台湾年轻人的殷切互动,并感受到,大陆比过去更有自信;大陆愿意展现从中华民族角度出发的包容性。
全程规划并陪同马英九第二次访问大陆的萧旭岑美东时间12日晚间20时(台北时间13日早上8点)透过视讯,参加由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主办的“两岸热点”讲座,详细谈论马英九此访的初衷、意义,以及他对此访的全程观察和对访问前后各方反应的感受。
代表台湾人民传达要和平心声
谈到规划马英九第二次访问大陆的初衷,萧旭岑表示,作为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虽然已经没有任何公职和党职,但还是有代表性。去年11月15号马协调蓝白两党签了协议,至少他可以代表今年1月13号大选之后,有6成民众不希望再继续走“抗中保台”路线,这有相当的意义。他认为大陆也相当重视这种代表性。
萧旭岑透露,在安排此访时,本来就没有让马英九谈农产品、渔民等具体问题,而是希望马英九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传达人民的声音。第一,凸显虽然两岸制度不同,但并不代表互相吞并,而是要尊重彼此。第二,传达台湾人不希望两岸发生战争的心声。强调两岸之间不能有战火,否则中华民族会有不可承受之重。第三,希望两岸能够和平处理争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萧旭岑说,马英九在此访的各个场合进行了重要的表态,包括在祭黄帝陵时希望台湾年轻人不要忘记身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陕西的博物馆,讲了中华民族是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到了故宫,谈中华文明深植台湾人的生活之中,“去中国化”绝对不会成功。这些就是要让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跟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产生重新的连结。
萧旭岑澄清,从来就没有什么“马习二会”原定于4月8日举行,后来推迟到4月10日的安排,“我们在谈的时候从来都没有4月8号,这个日期就是4月10号”,也没有所谓的“马习会”为了因应美日峰会而推迟。他认为,这些都是民进党认知作战的手法,目的是刻意污名化马英九此访。
马英九感受到习近平自信与包容
曾在2013年、2015年、2024年三度参加习近平会见台湾重要人士活动,现场听见习近平表态的萧旭岑表示,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的“习马二会”,习近平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更高的统合,强调只要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只要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们都可以坐下来谈。虽然两岸制度不同,但可以求同存异,慢慢化解争端。这让他感触最深。
萧旭岑认为,大陆方面这次给予马英九高规格的接待,不仅是对马英九本人的尊重,更是透过对等、尊严、礼遇的安排,告诉所有的台湾人民:大陆方面是有高度的诚意跟善意,也愿意将双方的歧见融合到最宽广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中。习近平提到的“四个坚定”全都环绕在中华民族,所以这个谈话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与台湾年轻人会见互动时的柔和身段也让萧旭岑感到印象深刻。他说,习近平与年轻人的互动很柔软,这是大陆领导人首次会见来自台湾的学生,会见时他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直接回复他们。这些对年轻人来讲都是很大的善意表示。
作为马英九此访的副手,萧旭岑透露,马英九本人对习近平与台湾年轻人殷切互动和温暖谈话也非常认同,马英九感受到,第一,大陆比过去更有自信;第二,大陆愿意展现从中华民族角度出发的包容性。
萧旭岑表示,此访结果“达到我之前的预期,我没有什么遗憾和不满的地方”。
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令人担忧
相比之下,民进党和国民党对马英九此访的反应,倒是让萧旭岑更加担忧两岸关系的前景。
台湾政论人士杨永明解读习近平的此次表态,形容这是“投出一个慢速球,希望赖清德政府有所回棒”,萧旭岑表示有同样感受:大陆方面把范围定得更宽容,希望得到台湾方面回应。
不过,萧旭岑看到民进党政府的回应,感到错愕和悲观。他认为,即将上台的赖清德政府不是回棒,而是把球棒扔向投手。尤其是美国国务院以半公开声明肯定“习马二会”时,赖清德依然表现出强硬姿态。萧旭岑担心,赖清德上台后会搞“极端台湾民族主义”。
同样,萧旭岑对国民党此次没有全力支持马英九访陆感到失望。他多次表示,不是针对国民党中央,但国民党整体上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人这些概念都产生了疑虑,许多国民党人现在不敢讲自己是中国人,甚至连同属中华民族都不敢讲。如是国民党没法掌握两岸情势的脉动,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
萧旭岑指出,这让人对未来两岸关系感到担心。未来的危机不只有赖清德的“台独”意识形态,也在于国民党的自我限缩。如果国民党在关键时刻没有办法完全展现自己的价值观,未来是令人感到非常悲观的。他希望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应该接续马英九访问大陆带来的对中华文化的连结。他还提出,应当利用目前在立法机构的优势,修“反渗透法”。
马英九继续代表台湾民间重要力量
萧旭岑认为,马英九此访对台湾社会是有触动的。第一是强化“我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概念,让中国人跟台湾人这两个概念能够兼容并蓄。第二是促使台湾人也开始去思考中华民族的共同命运。第三是推动台湾年轻人展现更有弹性,让民进党1450的认知战出现了破口。
萧旭岑指出,民进党这些年成功地将“台湾自主”和“台湾独立”混为一谈,而国民党对此因应不力。但他表示,对台湾的民间力量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台湾多数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还是有共鸣的。台湾的主流民意事实上还是希望和平发展以及两岸共荣。因此他认为今后还是要强化两岸的共同连结,强调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萧旭岑表示,今后马英九在台湾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深蓝共主”,虽然马英九现在没有公职和党职,但希望代表绝大多数台湾人,包括此次选举中表现出来的6成民意,会继续扮演代表台湾民间的重要力量。
对于马英九会否也到世界其它地方尤其是美国去宣介理念,萧旭岑指出,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这几年在民进党政府一面倒地依附美国之下,台湾逐渐变成了布林肯口中的菜单,而不是坐在餐桌上,这是令人遗憾的。
萧旭岑表示,未来台湾问题显然主要是透过大陆跟美国之间的对话,但我们要到美国去传达更多台湾人的声音,即台湾人关心自己的安全,而不是地缘政治,台湾不想成为战场。今年当然是还是要继续规划访问美国。
中评社华盛顿4月14日电(记者余东晖)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大陆方面这次给予马英九高规格接待,不仅是对马英九本人的尊重,更是透过对等、尊严、礼遇的安排,告诉所有台湾人民:大陆方面有高度的诚意跟善意,也愿意将双方歧见融合到最宽广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中。马英九本人也非常认同习近平对台湾年轻人的殷切互动,并感受到,大陆比过去更有自信;大陆愿意展现从中华民族角度出发的包容性。
全程规划并陪同马英九第二次访问大陆的萧旭岑美东时间12日晚间20时(台北时间13日早上8点)透过视讯,参加由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主办的“两岸热点”讲座,详细谈论马英九此访的初衷、意义,以及他对此访的全程观察和对访问前后各方反应的感受。
代表台湾人民传达要和平心声
谈到规划马英九第二次访问大陆的初衷,萧旭岑表示,作为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虽然已经没有任何公职和党职,但还是有代表性。去年11月15号马协调蓝白两党签了协议,至少他可以代表今年1月13号大选之后,有6成民众不希望再继续走“抗中保台”路线,这有相当的意义。他认为大陆也相当重视这种代表性。
萧旭岑透露,在安排此访时,本来就没有让马英九谈农产品、渔民等具体问题,而是希望马英九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传达人民的声音。第一,凸显虽然两岸制度不同,但并不代表互相吞并,而是要尊重彼此。第二,传达台湾人不希望两岸发生战争的心声。强调两岸之间不能有战火,否则中华民族会有不可承受之重。第三,希望两岸能够和平处理争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