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9就财政预算案见财政司长倡先节流后开源

G19议员会见传媒(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0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立法会G19议员9日下午在政府总部会见财政司司长,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表达意见。G19表示,支持政府继续投资未来,带动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持续向前发展,但强调政府应先节流,后开源。来自不同界别及行业的G19议员,就如何振兴经济提出了多项建议。

  G19议员结束与财政司司长的会面后,在政府总部会见传媒。G19召集人谢伟铨议员表示,虽然政府面对财赤,但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不高,G19支持政府继续投资未来,带动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持续向前发展;包括透过发债、基建证券化等公私营合作模式,有序推展北部都区会及交椅洲人工岛等大型基建及发展项目。

  G19认为,政府应先节流,后开源;首先检讨及精简政府现有编制和程序,从而腾出人手及资源推展新服务,通过电子化提升效率,减省人手和开支;政府亦要加紧打击各类滥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包括滥用公屋及各种社会福利、长者2元乘车优惠等。

  开源方面,G19建议尽量维持直接影响基层民生的政府收费不变,但同意研究以能者多付原则检讨部分收费,包括贵价私家车的首次登记税、豪宅印花税、豪华游艇税、调高公屋富户租金、提高泊车咪表位收费等;对于陆路离境税,G19则表明不支持,认为会妨碍两地交往融合,亦可能会鼓励市民离境后在内地逗留更长时间及增加消费额。

  此外,来自不同界别及行业的G19议员就如何振兴经济提出了多项建议,并支持向中产市民及中小企提供适度税务支援。

G19议员会见传媒(中评社 卢哲摄)

  G19立法会议员陈沛良对中评社记者介绍,其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向财政司司长提交建议书,主题为“扣税利民,增强市场信心;节流开源,确保财政稳健”。陈沛良认为,疫后香港经济复苏程度不似预期,经济反弹不够。如何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恢复市场的消费信心与投资信心,是特区政府务必要思考的财政方向。

  陈沛良表示,可以预见本年度财政预算案,将很难再出现有如过去几年疫情期间大幅“派糖”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是一般市民还是中小企业,仍然要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与经营压力。希望政府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援市民,促请当局从部分扣税政策入手,提高相关扣税额度或下调可扣税门槛。尤其是涉及到有关医疗卫生及养老保障的公共开支,以实际税务优惠鼓励市民尽早规划,从而长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陈沛良提出六项具体建议,包括:分拆合资格延期年金与可扣税自愿供款的税务优惠;提高自愿医保扣税额上限至10,000-12,000港币;采取累进式扣税,提高子女免税额上限;提高供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免税额;为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置业印花税提供一次性税务扣除,上限为20万港元;提高居所贷款利息扣除额上限至每年15万港元,为期两年。

  陈沛良提出,面对香港现时财政状况,当局要审视财政储备能力,订定财政储备安全线。如有必要,建议政府从本年度开始重新检视本港税基,对税改可行性展开公众谘询。始终,公共财政的可持续能力是香港社会和经济稳定繁荣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亦关乎着市民和市场对政府财政稳健的信心。

  G19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其向财政司司长提交的“激活经济,改善民生: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博士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交具体建议书”涵盖了4方面、11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共68项具体建议。

  周文港表示,2023年本是走出疫情阴霾的第一年,受众多外围因素影响,经济复苏速度未如理想。以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为例,已由2019年3月的11,616亿港元,逐步下跌至2023年11月的6,707亿港元,不足5年之间,下跌了42%;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的财务状况为1,641亿港元赤字,这数字比起疫情前的2019-20年度(财赤106亿港元)、疫情肆虐的2022-23年度(财赤1,223亿港元)更高,充分突显“开源”、“节流”的重要性。

  周文港介绍,自12月中旬起,其致函1400多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各界别代表,拜访多个社团和界别代表,收集大家对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意见。周文港说,综合来看,大家比较关心香港的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并且多开发新经济增长引擎,带动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的增加。同时,亦要检视现时开支较大,包括工务工程、发展新市镇、公共交通费用补贴,尤其尽快彻底解决“免遣返声请者”问题所衍生的公共财政开支等项目,都能多管齐下做到公共财政“开源”、“节流”的目标。

  周文港提交的建议书有10项重点建议:第一,促进楼市回暖,重振市场信心,当务之急,是进一步为楼市“减辣”;第二,跨局、跨机构合作“抱团出海”,拨款成立国际教育专门部门,吸引发展中国家的顶尖或中产背景学生来港,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第三,多管齐下地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的转型;第四,关注和回应中产阶层的需要,调整现有的薪俸税制;第五,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户籍居民及扩大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赴港旅游“一签多行”的签证措施,以及放宽入境内地免税放行额度;

  第六,通过“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更多符合香港策略性产业规划的重点企业来港投资;第七,优化创科及新型工业化相关的资助计划;第八,完善相关调查统计工作,并考虑提供恒常或项目形式的资助,精准支援港人港商,以协助港人港商把握内地市场机遇;第九,专门拨款予6大纪律部队,全面开展青少年制服团体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第十,拨款予教资会供8所资助大学,以及由教育局设立专供非教资会专上院校申请的“专上教育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资助计划”,加强专上院校的国民及国安教育。

  周文港表示,希望通过建议,能协助特区政府密切掌握社会脉搏的同时,亦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公共财政健康发展,共同开辟香港更美好未来。

G19议员会见传媒(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0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立法会G19议员9日下午在政府总部会见财政司司长,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表达意见。G19表示,支持政府继续投资未来,带动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持续向前发展,但强调政府应先节流,后开源。来自不同界别及行业的G19议员,就如何振兴经济提出了多项建议。

  G19议员结束与财政司司长的会面后,在政府总部会见传媒。G19召集人谢伟铨议员表示,虽然政府面对财赤,但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不高,G19支持政府继续投资未来,带动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持续向前发展;包括透过发债、基建证券化等公私营合作模式,有序推展北部都区会及交椅洲人工岛等大型基建及发展项目。

  G19认为,政府应先节流,后开源;首先检讨及精简政府现有编制和程序,从而腾出人手及资源推展新服务,通过电子化提升效率,减省人手和开支;政府亦要加紧打击各类滥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包括滥用公屋及各种社会福利、长者2元乘车优惠等。

  开源方面,G19建议尽量维持直接影响基层民生的政府收费不变,但同意研究以能者多付原则检讨部分收费,包括贵价私家车的首次登记税、豪宅印花税、豪华游艇税、调高公屋富户租金、提高泊车咪表位收费等;对于陆路离境税,G19则表明不支持,认为会妨碍两地交往融合,亦可能会鼓励市民离境后在内地逗留更长时间及增加消费额。

  此外,来自不同界别及行业的G19议员就如何振兴经济提出了多项建议,并支持向中产市民及中小企提供适度税务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