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香港中心”揽专才助企业转型

7月25日,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在东莞举行,展现多款5G场景应用。(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8月24日电/大公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为港商、港青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23日,广东东莞CBD成功出让一宗面积达2.9万平方米的商住靓地。未来,总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米的东莞“香港中心”将在此拔地而起。项目将打造成香港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发展的“一站式”大本营,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莞港合作。专家认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需要香港和内地携手,香港也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东莞香港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下同),重点吸引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入驻。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莞港合作,创新外资利用新模式新业态,补齐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港商连汉森对大公报透露,项目将建设具有东莞和香港特色的地标建筑,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

  “双塔”加住宅2026竣工

  东莞香港中心项目所在地块位于东莞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紧贴东莞市中心新地标的CBD。连汉森告诉大公报,香港中心由200米主塔、80米副塔和一个住宅区构成。根据挂牌文件,该项目未来还将进入香港医疗中心,5家以上的香港上市公司,20家以上港资企业。宗地建设项目在2022年9月22日前开工,在2026年9月22日前竣工。

  23日的拍卖中,上述地块该地块由东莞市港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约13.94亿元收入囊中。该公司是由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牵头,会员企业联合组建的企业。连汉森表示,项目建成后,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也将入驻项目,同时还将引进香港贸易发展局在东莞设立港商服务点,更好的为在莞港企服务。

  “未来我们将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同时也将引进香港的医疗、教育、文创资源。”连汉森表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同时还将同时配备一个住宅区。连汉森表示,如此安排是希望香港中心以完善居住氛围、商业配套,增强在莞港人的归属感,鼓励和推动年轻一代香港企业家留在东莞承接家业。

  发挥优势引入全球资源

  香港一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启蒙者”“领路人”。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莞港两地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向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等领域不断延伸。“十四五”规划涉港内容提到,支持港澳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毛艶华认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需要香港和内地携手,香港也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东莞香港中心的建设,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能够将全球优质服务业资源引入到东莞。”毛艶华认为,这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合作,将促进港商往产业多样化方向转型,同时将进一步融合莞港两地资源。“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谋求全球开放合作的新趋势。”

4月20日,得利国际钟表的智能制造项目在东莞道滘镇动工建设。(大公报)

  引进项目

  协会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医疗

  香港医疗中心,服务内容包括港式特色轻医疗服务

  上市公司

  5家或以上上市公司(须为香港上市,上市时间5年以上)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港资企业

  20家以上港资企业分公司或子公司、高端国际化服务机构

  港商服务点

  香港贸易发展局在东莞设立港商服务点

  莞港商如鱼得水升级高端钟表企   广东东莞CBD靓地花落“东莞香港中心”,体现出“世界工厂”东莞在转型期间对港资企业的支持。记者了解到,但凡东莞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动作,港资企业总是跟着受惠。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港商连汉森表示,香港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融合莞港资源,助力在莞港企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和把握“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总体战略的机遇。“十四五”期间,将为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寻找更多的出路。

  港资企业得利钟表在东莞凤岗成立超过30年,公司从过去只做海外市场转型为涉足国内国外双循环市场的香港企业。得利钟表董事长、港商梁伟浩说,作为一家最早从事来料加工的港资企业,在东莞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公司已经由最初的来料加工,转型发展成为钟表及首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自主品牌的创新型高端钟表企业。

  如今,得利钟表正在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梁伟浩说,得利钟表已经在瑞士全资成立研发和工程创新中心及制造装配工厂,充分利用瑞士在钟表行业的创新资源,提升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目前,得利钟表年出口高端成表360万只。国内市场方面,得利钟表在疫情前就开始试水电商,在天猫等平台开店销售,并鼓励员工做主播带货。梁伟浩表示:“虽然员工带货没有带货达人一样自带流量,但是他们对产品非常了解,介绍起来也非常专业,所以效果还不错。”   专家解读|发挥行业优势参建“一带一路”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为港商和港青带来了新的机遇。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许多港商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与建设者,耕耘在各个行业,对海外市场信息灵通,又熟悉内地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港商可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十四五’期间,对于已经在珠三角投资发展的港商,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促进香港创新成果在珠三角转化等机遇。”谢宝剑表示,相比于父辈,新一代港商面临的内地发展基础已经日新月异。当下,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业态也比较高端,营商环境更加规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干事创业的环境也更加便利。

  “新一代港商需要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和借力香港的行业优势,同时要积极主动加强对内地政策的关注和了解,抓住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与内地专业人士的交流。”谢宝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内地城市都建立相应的港商服务点。对于这种打造与香港工作场景趋同的服务模式,谢宝剑认为,一方面,它有利于香港青年熟悉环境,更快适应内地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集聚效应。

  打造多元社区吸引“厂二代”“创一代”

  青年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未来栋梁。为了扭转过往市民对“世界工厂”只有“老厂商”的刻板印象,东莞致力于吸引香港厂二代以及年轻港青到东莞就业。不少在东莞起家的港企,如今面临着第二代交接的问题。

  此前有港商曾表示,由于东莞缺少吸引年轻人的文化氛围,难以吸引第二代回东莞继承事业。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港商连汉森表示,东莞香港中心之所以要集商务、商业、文化、居住、教育、医疗于一体,全方位营造理想多元社区环境,就是为了“像磁铁一样吸引各行各业的香港专业人才。”

  在“80后”港青黄慧铭看来,尽管没有赶上第一代香港商人如火如荼投资内地的热潮,但他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首班车。黄慧铭说,现在东莞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政府扶持创业政策很到位。“尤其是为我们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全面优质的扶持服务,我身边许多香港朋友现在也越来越愿意选择来东莞创业,与东莞共同成长。”

  “如果我一直留在香港工作,同事大部分是香港人,工作机会可选择的也不多。但内地很大,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期间,都会认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这对自己的技能、见识和工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港青袁勤钦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厂二代,但他选择了在东莞做“创一代”。“讲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社区在东莞落成,在东莞的生活水平与香港差不多,甚至比香港更好,因为东莞生活成本会更低。”

7月25日,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在东莞举行,展现多款5G场景应用。(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8月24日电/大公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为港商、港青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23日,广东东莞CBD成功出让一宗面积达2.9万平方米的商住靓地。未来,总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米的东莞“香港中心”将在此拔地而起。项目将打造成香港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发展的“一站式”大本营,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莞港合作。专家认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需要香港和内地携手,香港也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东莞香港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下同),重点吸引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入驻。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莞港合作,创新外资利用新模式新业态,补齐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港商连汉森对大公报透露,项目将建设具有东莞和香港特色的地标建筑,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

  “双塔”加住宅2026竣工

  东莞香港中心项目所在地块位于东莞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紧贴东莞市中心新地标的CBD。连汉森告诉大公报,香港中心由200米主塔、80米副塔和一个住宅区构成。根据挂牌文件,该项目未来还将进入香港医疗中心,5家以上的香港上市公司,20家以上港资企业。宗地建设项目在2022年9月22日前开工,在2026年9月22日前竣工。

  23日的拍卖中,上述地块该地块由东莞市港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约13.94亿元收入囊中。该公司是由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牵头,会员企业联合组建的企业。连汉森表示,项目建成后,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也将入驻项目,同时还将引进香港贸易发展局在东莞设立港商服务点,更好的为在莞港企服务。

  “未来我们将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同时也将引进香港的医疗、教育、文创资源。”连汉森表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同时还将同时配备一个住宅区。连汉森表示,如此安排是希望香港中心以完善居住氛围、商业配套,增强在莞港人的归属感,鼓励和推动年轻一代香港企业家留在东莞承接家业。

  发挥优势引入全球资源

  香港一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启蒙者”“领路人”。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莞港两地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向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等领域不断延伸。“十四五”规划涉港内容提到,支持港澳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毛艶华认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需要香港和内地携手,香港也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东莞香港中心的建设,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能够将全球优质服务业资源引入到东莞。”毛艶华认为,这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合作,将促进港商往产业多样化方向转型,同时将进一步融合莞港两地资源。“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谋求全球开放合作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