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或渐趋收紧
笔者认为7月流动性难生较大变数,但中性资金面下可能蕴藏了一定的风险;预计前期利率持续下行的资金面宽松基础可能会有所动摇,但流动性压力更多会在8月之后或7月末显现,短期资金面不会大幅收紧,不稳定性仍潜伏在暗流之中。
如何看待政府债供给?
6月债券发行已经开始提速,结合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计划,笔者预计7月供给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国债到期量较大,政府债整体净融资压力不大。国债方面,预计供给总体适中,7月总发行量在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净融资额-3000亿元。地方债方面,上半年发行节奏明显不及去年同期,供给压力留给了下半年,7月地方专项债发行料将继续提速。
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各省7月及三季度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同时参考6月实际发行较公布的计划有所增加,由此预计7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为6000亿元。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
公共财政季节性规律明显,7月财政支出力度一般不强,但今年下半年财政子弹充足,支出有望较同期有所增加,笔者认为7月财政支出在1.6万亿元左右。从季节性规律看,7月属于财政“收多支少”的月份,2018和2019年同期财政收支差额分别为3516亿元和3352亿元,相对特殊的2020年为1461亿元。2018-2020年7月财政存款分别增加9345亿元、8091亿元、4872亿元,平均围绕7000亿元波动,笔者认为今年大概率继续保持这一水平。
如何看待人行操作?
维稳信号或有弦外之音。6月24日,人行四个月来首次打破逆回购百亿元惯例,证明央行OMO(公开市场操作)投放量的灵活度较高,未来若资金波动仍大,人行可能加大投放,反之则可能减少投放,操作原则料仍是将市场利率控制在政策利率附近。截至6月30日来看,7月有400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50亿央行票据互换到期与1500亿逆回购到期,人行操作空间依然较大。只考虑6月人行增加逆回购操作量可以得出维稳的结论,但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情况来看,逆回购的增加可能暗示了未来资金面存在收紧的可能。
不同于政府债供给和财政支持具有较为一致的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后续发展是7月流动性的关键变量。现阶段人行“稳货币、稳流动性”预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短期资金面出现剧烈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跨周期调节的思路也意味着在艰难的时期度过后会及时收水,叠加目前货币空间有限、债市杠杆率有所升高的背景,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但中长期宽松的概率较低。
后市展望
7月流动性难生较大变数,但中性资金面下可能蕴藏了一定的风险。首先,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开始提速,预计7月政府债供给继续增加,市场对此已有预期,但由于国债到期量较大,因此政府债整体净融资预计压力不大。其次,公共财政季节性规律明显,预计财政整体“收多支少”,财政存款可能增加7000亿元左右,会对资金面造成一定的冲击,利空市场流动性。再次,近期人行增加逆回购操作量,释放较为明确的维稳信号,但也暗示了未来资金面存在收紧的可能。
笔者预计前期利率持续下行的资金面宽松基础可能会有所动摇,但流动性压力更多会在8月之后或7月末显现,短期资金面不会大幅收紧,不稳定性仍潜伏在暗流之中。
笔者认为7月流动性难生较大变数,但中性资金面下可能蕴藏了一定的风险;预计前期利率持续下行的资金面宽松基础可能会有所动摇,但流动性压力更多会在8月之后或7月末显现,短期资金面不会大幅收紧,不稳定性仍潜伏在暗流之中。
如何看待政府债供给?
6月债券发行已经开始提速,结合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计划,笔者预计7月供给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国债到期量较大,政府债整体净融资压力不大。国债方面,预计供给总体适中,7月总发行量在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净融资额-3000亿元。地方债方面,上半年发行节奏明显不及去年同期,供给压力留给了下半年,7月地方专项债发行料将继续提速。
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各省7月及三季度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同时参考6月实际发行较公布的计划有所增加,由此预计7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为6000亿元。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
公共财政季节性规律明显,7月财政支出力度一般不强,但今年下半年财政子弹充足,支出有望较同期有所增加,笔者认为7月财政支出在1.6万亿元左右。从季节性规律看,7月属于财政“收多支少”的月份,2018和2019年同期财政收支差额分别为3516亿元和3352亿元,相对特殊的2020年为1461亿元。2018-2020年7月财政存款分别增加9345亿元、8091亿元、4872亿元,平均围绕7000亿元波动,笔者认为今年大概率继续保持这一水平。
如何看待人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