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金“西去东来”
笔者认为投资必须要掌握大势结构(当然必须配合风险准备),就会比较稳阵了。我认为过去十年是一个量化货币的时代,量化货币会衍生资金过多和资产价格上升,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杂音,令到正确的讯息被稀释。无错!分辨讯息的真假才是本世纪投资的一个关键能力。在这个量化货币年代,政府衍生出一些应对措施,例如“楼市辣招”令到投资不会趋向过分。正正因为资金过多,投资却没有趋向过分,令到大量“剩余资金”留在银行体系内,因而衍生出“超平息年代”。
不明白以上结构的人,很容易会向相反方向去看,笔者认为未来十年会进入另一个经济新常态,即“西去东来”。所谓西去东来,就是说国际优势会由西方转移到东方,当然是源于中国崛起。在投资上来说,资金同样在大形势下由西方移来东方,大家应该留意这个常态会否出现,若有人忽略这个趋势的话,亦可能往相反方向去做投资决定。
香港局势稳妥向好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投资趋势报告,去年流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总额上升4%至1.27万亿港元水平。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果然“事实往往和市场感觉刚好相反”,我们看到无论在政治上西方如何围攻及封杀中国也好,民间的钱亦会根据其自身利益决定流向,虚空量化出来的货币亦会流向低泡沫市场。
美国用无限的量化货币去支持股市的时候,不单消耗了本应支持民间基建及增强竞争力的弹药,而且亦令到美国汇价及债市进入失调及被动的境地。反观中国政府重视民间基建、生产效率,股票及地产市场亦是用调控政策去除不良的泡沫,因此大势更会令到资金西去东来。从投资上来说,西去东来会令到香港资金日益充裕,而且是持续低息,在外围不稳定的环境下,其实大局是稳妥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