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农户不再看天吃饭
在新疆阿拉尔市,年轻的赵闫选择了投身农业。2017年,赵闫姐弟仨共同发起成立了“三颗枣”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有自家的200亩地,5个社员,经过一年努力,红枣加工厂建起来了,还直接带动了周边七八十户枣农,辐射红枣种植面积3000亩。为了确保枣子的加工品质,她从创业起就给加工厂添加了智能选枣机,选枣筛枣一体化,便可取代40至50人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仅2020年,加工厂收购、加工的红枣数量就已经不低于3000吨,过去一年里,仅一家线上店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
在农村,农民通过运用科技型手段来弥补生产力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供给农业生长所需的各类因素,实现全产链的数据化、自动化,让传统农业从“重劳力”向“轻脑力”转变,推动从农人员向专业化、技术化、高水平人才转变,让农业行业不但“不累”而且“重金”。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专家彭瑜分析说,随着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也促成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专业化,造就了一批职业的农业经理人。
大数据有大作用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44岁的肖宗全曾是盐源县卫城镇中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农技人员支持下,肖宗全在自家地里种上了苹果树,还流转了20亩土地,在山坡种上“红将军”“红富士”,并带动村民开始尝试种苹果。肖宗全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家以后的日子一定像这些‘红将军’‘红富士’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基于大数据,平台可以进行分析、管理、决策,还能为老百姓提供知识咨询。”赵春江介绍说,“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是一个突出问题,塑造农产品的品牌对于提高农产品价值、适应市场竞争、满足消费者需求非常重要。”
“顶尖农人”降本增效
2020年7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数字农业种植竞赛;2020年12月,拼多多支持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
以相关赛事为起点,拼多多致力于建立一个长期、规模化的平台,通过全国“顶尖农人”和世界“人工智能”的切磋与较量,充分激发青年科学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探索出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低成本、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
相较其他行业,农业的数字科技含量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电商平台的相关探索,让业界看到了包括智能硬件和AI算法在农业领域的巨大商用前景,这将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投身农业,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数字革命。
农户不再看天吃饭
在新疆阿拉尔市,年轻的赵闫选择了投身农业。2017年,赵闫姐弟仨共同发起成立了“三颗枣”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有自家的200亩地,5个社员,经过一年努力,红枣加工厂建起来了,还直接带动了周边七八十户枣农,辐射红枣种植面积3000亩。为了确保枣子的加工品质,她从创业起就给加工厂添加了智能选枣机,选枣筛枣一体化,便可取代40至50人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仅2020年,加工厂收购、加工的红枣数量就已经不低于3000吨,过去一年里,仅一家线上店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
在农村,农民通过运用科技型手段来弥补生产力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供给农业生长所需的各类因素,实现全产链的数据化、自动化,让传统农业从“重劳力”向“轻脑力”转变,推动从农人员向专业化、技术化、高水平人才转变,让农业行业不但“不累”而且“重金”。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专家彭瑜分析说,随着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也促成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专业化,造就了一批职业的农业经理人。
大数据有大作用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44岁的肖宗全曾是盐源县卫城镇中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农技人员支持下,肖宗全在自家地里种上了苹果树,还流转了20亩土地,在山坡种上“红将军”“红富士”,并带动村民开始尝试种苹果。肖宗全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家以后的日子一定像这些‘红将军’‘红富士’苹果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