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韩澳专家谈大国协调与冲突解决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许思悦 叶佳怡)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4日下午举行以“大国协调与冲突解决”为主题的大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的学者谈及大国协调对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发展与进步、稳定与安全、和平与繁荣,只有整个国际社会相向而动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人类前途命运富有特殊责任的世界大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
俄罗斯前总理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弗拉德科夫作视频发言,他指出,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促使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现有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与此同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以及心理领域的发展进程也为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他提到,正在出现的多极秩序反映的是人类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但遗憾的是,西方国家仍然坚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殖民主义残余思想仍主导着他们的思维模式。俄罗斯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以及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正在努力为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创造条件,这些努力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已经有一些有效国际合作的典范。他谈到,近年来,我们目睹了破坏性的国际冲突,包括当前的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全人类必须尽一切努力来避免类似冲突,并且永远铭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二战的教训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和平的动力,愿和平不只是短暂的,尽管此时我们可能会这样安慰自己,和平应该是永恒的。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从凡尔赛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大国协调机制严重扭曲,历史教训深刻而惨痛。今天我们回顾和总结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绝对不能忽视当年大国协调机制严重扭曲缺失造成的历史教训。不过也应当指出,在大国协调严重缺失,大规模国际冲突日益迫近的时候,还是有不少非政府的半政府的多边组织与机构逆势而生。今天的国际法院、国际劳工组织、世界电联大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还有国际新兴组织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这说明无论国际形势多么严峻,人类社会渴望协调、协商与协作的意愿始终未灭。他强调,我们要警惕伪多边主义对于支离破碎的现行国际秩序的冲击,包括经贸秩序和安全架构,要警惕美国社会特朗普化,要警惕特朗普现象国际化,对于大国协调机制的破坏和瓦解作用。发展与进步、稳定与安全、和平与繁荣,只有整个国际社会相向而动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人类前途命运富有特殊责任的世界大国,无论是传统大国,还是新型大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
原澳大利亚外长加雷斯·埃文斯以伊朗核问题为例,指出大国协调合作对解决国际冲突的重要性。他回顾2015年伊核协议的成功达成及美国单方面退出对国际秩序的破坏,强调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地区紧张局势。埃文斯表示,近年来多国无视国际法的单边行动,例如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在台湾问题和南海行为上所引发的国际关切。他强调当前世界比冷战结束时更加脆弱,呼吁坚持“合作安全”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全球性问题。埃文斯引用比尔·克林顿2002年的私下谈话,指出美国应该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他反对以势力范围划分世界的主张,认为必须通过联合国、G20等多边机制共同应对生存性威胁。
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前总统特别助理文正仁表示,旧世界已经过去,我们要想办法建设新世界。我们面对到处都有野兽的世界,看到更多的战争、冲突和混乱,传统的混乱令所有人都很困扰。他表示,第一,我们应该关注更广泛的冲突管理,避免冲突或者预防冲突;在冲突发生后,应该对冲突进行管制,建立信任措施,减少紧张措施。第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完全消除产生冲突的结构性因素,完全防止冲突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冲突的预防。第三,对于军事逻辑而言,不可能存在大国协调,因为军事力量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我们会平衡大国和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实力。他认为,尽管大国协调后来出现了失败,但是成功的例子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拿出非正式或者二轨机制来促进大国协调,而非按照力量均衡原则行使。最后,他强调,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主张恢复《联合国宪章》的权利和权威,促进合作安全、全面安全、可持续安全、普遍安全是正确的目标。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许思悦 叶佳怡)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4日下午举行以“大国协调与冲突解决”为主题的大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的学者谈及大国协调对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发展与进步、稳定与安全、和平与繁荣,只有整个国际社会相向而动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人类前途命运富有特殊责任的世界大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
俄罗斯前总理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弗拉德科夫作视频发言,他指出,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促使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现有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与此同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以及心理领域的发展进程也为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他提到,正在出现的多极秩序反映的是人类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但遗憾的是,西方国家仍然坚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殖民主义残余思想仍主导着他们的思维模式。俄罗斯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以及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正在努力为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创造条件,这些努力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已经有一些有效国际合作的典范。他谈到,近年来,我们目睹了破坏性的国际冲突,包括当前的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全人类必须尽一切努力来避免类似冲突,并且永远铭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二战的教训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和平的动力,愿和平不只是短暂的,尽管此时我们可能会这样安慰自己,和平应该是永恒的。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从凡尔赛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大国协调机制严重扭曲,历史教训深刻而惨痛。今天我们回顾和总结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绝对不能忽视当年大国协调机制严重扭曲缺失造成的历史教训。不过也应当指出,在大国协调严重缺失,大规模国际冲突日益迫近的时候,还是有不少非政府的半政府的多边组织与机构逆势而生。今天的国际法院、国际劳工组织、世界电联大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还有国际新兴组织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这说明无论国际形势多么严峻,人类社会渴望协调、协商与协作的意愿始终未灭。他强调,我们要警惕伪多边主义对于支离破碎的现行国际秩序的冲击,包括经贸秩序和安全架构,要警惕美国社会特朗普化,要警惕特朗普现象国际化,对于大国协调机制的破坏和瓦解作用。发展与进步、稳定与安全、和平与繁荣,只有整个国际社会相向而动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人类前途命运富有特殊责任的世界大国,无论是传统大国,还是新型大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