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建议中国准备应对全球疫情冲击经济
中评社华盛顿3月20日电(记者余东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冲击甚于2007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建议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做好准备,在必要情况下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提供支持;若能进行国际协调,将取得最大成效。
IMF国际研究部主任助理伯格(Helge Berger)、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斯·康(Kenneth Kang)、亚太部主任李昌镛20日在IMF官网发表题为“削弱影响和艰难的选择:中国的早期经验”的文章指出,中国截至目前的经验表明,正确的政策能对抗击新冠疫情和缓解其影响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政策伴随着艰难的经济权衡。
文章指出,实行严格的出行限制是艰难的选择,成功控制病毒的代价是经济活动放缓。在中国,这种权衡对湖北省最具破坏性,需要其他省份的援助。这清楚地表明,随着流行病蔓延到全世界,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需要得到支持,以控制病毒并延缓其向他国的传播。
文章认为,此次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人员灾难和经济损失。相比2007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冠状病毒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它同时打击了家庭、公司、金融机构和市场,中国首当其冲,目前已扩展至全球。
减缓这一严重冲击的影响需要为最脆弱的群体提供支持。文章表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侧重于脆弱的家庭,并探寻新方法来支持小型公司,例如免征社保缴费和公共事业费,并通过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信贷。当局迅速安排了补贴信贷,为卫生设备增产和扩大应对疫情爆发的其他关键活动提供支持。
维护金融稳定需要果断和妥善沟通的行动。文章发现,为减缓流动性短缺和市场混乱现象,中国当局很早就介入,支持银行间市场,为承压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允许人民币根据外部压力进行调整。其他措施包括,引导银行与受疫情影响的借款者合作,激励银行通过中国央行的特别融资向小企业贷款,并对银行进行定向降准。在此期间,大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能获得相对稳定的信贷。
文章也指出,一些缓释工具自身存在问题。例如,中国为广泛的债务人延长了履行资金义务的期限,若该举措没有针对性和时间限制,未来可能削弱金融稳健性;补贴信贷可能被错配;让已经不具有生存能力的企业维持运转,可能会在以后抑制生产率的增长。显然,在必要情况下使用针对性较强的工具是理想的做法。
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安心的正常化迹象,多数大型企业已报告重新开工,很多当地员工也已返岗,但严峻的风险依然存在。文章指出,国内和国际出行恢复可能导致新感染病例再度增加。即使中国不出现新一轮爆发,当前的流行病正引发经济风险。例如,随着更多国家面临疫情爆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保持谨慎,在中国经济恢复运转之际,这将抑制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文章建议,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必须做好准备,在必要情况下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提供支持。考虑到疫情爆发的全球性,上述很多措施若能进行国际协调将取得最大成效。
中评社华盛顿3月20日电(记者余东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冲击甚于2007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建议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做好准备,在必要情况下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提供支持;若能进行国际协调,将取得最大成效。
IMF国际研究部主任助理伯格(Helge Berger)、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斯·康(Kenneth Kang)、亚太部主任李昌镛20日在IMF官网发表题为“削弱影响和艰难的选择:中国的早期经验”的文章指出,中国截至目前的经验表明,正确的政策能对抗击新冠疫情和缓解其影响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政策伴随着艰难的经济权衡。
文章指出,实行严格的出行限制是艰难的选择,成功控制病毒的代价是经济活动放缓。在中国,这种权衡对湖北省最具破坏性,需要其他省份的援助。这清楚地表明,随着流行病蔓延到全世界,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需要得到支持,以控制病毒并延缓其向他国的传播。
文章认为,此次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人员灾难和经济损失。相比2007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冠状病毒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它同时打击了家庭、公司、金融机构和市场,中国首当其冲,目前已扩展至全球。
减缓这一严重冲击的影响需要为最脆弱的群体提供支持。文章表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侧重于脆弱的家庭,并探寻新方法来支持小型公司,例如免征社保缴费和公共事业费,并通过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信贷。当局迅速安排了补贴信贷,为卫生设备增产和扩大应对疫情爆发的其他关键活动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