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当乒乓外交的美国老手哼唱东方红

参加乒乓外交纪念活动的主要宾主合影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4日电(记者余东晖)13日晚间,在中国驻美使馆举办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2周年活动现场,当年在美国接待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的美国乒乓球队男队员戴尔·史维利斯哼唱起当年中国乒乓球队员教唱的《东方红》,有人欢笑,有人动容。

  52年前,中美通过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谱写了国际关系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每到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就会被传诵。在中美旧金山峰会稳住过去几年不断下跌的中美关系之际,加强人文交往正成为双方的共识。于是在中美峰会后不到一个月,北京大学乒乓球代表团访美,中美乒乓外交52周年纪念活动13日晚间在中国驻美使馆举行。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出席活动并发表了16分钟的专题演讲,足见中国官方对这个中美关系“历史遗产”的重视。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致辞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谢锋表示,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乒乓外交中汲取许多启示和智慧: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和战略引领,包括中方在旧金山峰会提出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旧金山愿景”的五个支柱。第二,推进人文交流,争取公众对中美关系的支持。正像习主席所说,中美关系的基础是两国人民奠定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是两国人民打开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两国人民创造的。第三,相互尊重,展示良好的体育精神。没有理由竞争者不能成为朋友。

  谢锋强调,中美关系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当从乒乓外交汲取智慧和启示,“再次打破两国之间的坚冰”。52年前中美能够打破22年的坚冰,今天双方应当更有信心能够打破冷战思维,藐视“政治正确”,跳脱大国冲突的陷阱。

  谢锋呼吁重振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他表示,令人鼓舞的是双方恢复对话和交往正在取得进展,已有20个对话机制得以建立,两国直航航班每周已恢复至70班。人文交流正在回来,双方文艺团体正在互访。中方为便利人员往来也主动采取了便利措施,希望美方相向而行,避免反复或者进一步退两步。

谢锋与1971年访华的美国乒乓球女队员康妮小试身手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谢锋最后说,小小乒乓球台可以成为两国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的舞台,浩瀚的地球足够大能容纳中美两国的繁荣昌盛。乒乓外交不仅是重要的历史篇章,也是超越时空的精神。

  如果说中国大使阐明“小球转动大球”的启示发人深思的话,多位乒乓外交的亲历者现身说法,更是令人动容。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年亲身参与乒乓外交的美国乒乓球员史维利斯夫妇。他们现在都已是七旬老人,但回忆起往事,如数家珍,犹在昨日。

  妻子康妮当年作为美国乒乓球女队员于1971年4月展开访华破冰之旅。丈夫戴尔说起正在日本参加世乒赛的妻子当年突然打来电话告诉她要去中国,让他感到震惊。康妮则描述自己刚从香港跨过罗湖桥抵达“共产主义”中国内地时的忐忑不安,随后又被中国人的友好热情所打动,还说起参加宴会时被敬酒后的烧心感觉。这些已经被他们说过无数遍的趣闻轶事依然让全场观众会心一笑。

宾主切蛋糕庆祝中美乒乓外交52周年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五十多年前的互访使得史维利斯夫妇与中国乒乓球队的老将张燮林、梁戈亮、郑敏之等成为一生的朋友。他们从年轻时切磋球艺,到年老后谈论儿孙。1972年接待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的戴尔在纪念活动上唱起当年美国队员教给中国队员的美国歌曲《牧场是我家》,也哼唱起中国队员教给美国队员的《东方红》。观众们在哈哈大笑之时,也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友谊长在。

  老一辈的历史已经传承至年轻一代。参加纪念活动的北京大学乒乓球代表团中有两位乒乓球世界冠军--丁宁和刘伟。她们分别与美国选手包括戴尔搭档,展开混合双打表演赛。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与康妮对垒了几个回合。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表演赛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丁宁、刘伟、戴尔等展开混双表演赛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52年前美国乒乓球队即将访华时,正在美国驻香港领事馆任公共外交官员的白莉娟刚从香港小报上看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是假新闻。当这场乒乓外交发生时,她却毅然加入新成立的美中关系委员会,接待1972年回访的中国乒乓球队,由此将推进美中交流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这一干就是52年。

  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的白莉娟说,美国有人说接触政策只让中国受益,这是错误的说法,接触让中美两国都从中获益匪浅。

康妮回忆往事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北大副校长与弗吉尼亚大学副校长对垒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丁宁、刘伟、戴尔等合影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白莉娟回顾往事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谢锋与康妮合影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女双表演赛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彩铃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