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仁:深化互联互通 丰富人民币计价产品

  中评社香港5月21日电/港交所前副行政总裁姚嘉仁昨在论坛上就香港资本市场改革的优先方向发表专题演讲,他认为香港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的深化,这也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成功,互联互通不仅造福香港,也推动了内地市场的开放与改善。港股通的单日交易量虽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相信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文汇报报导,姚嘉仁就优化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提出几点看法。第一,“全面深化优化市场机制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议可强化做市商制度,考虑容许合资格的内地做市商有更大的离岸资本额度,同时要求其在离岸人民币计价产品中提供更大的流动性支援,提升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活跃度和吸引力。

  第二,香港要“深化大湾区金融协同,释放区域发展动能”,建议可构建跨境金融服务,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一起共同策划,为区域内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和其他有独特优势的企业提供全面而一体化的境内外的金融解决方案。

  第三,除了大湾区外,香港更需要“拓展全球合作版图,提升国际影响力”,例如可深化与中东的合作,一方面引导中东优质项目赴港融资,另一方面同时放宽有关的跨境投资额度, 提供灵活的投融资生态圈。

  第四,产品方面,香港需要“完善人民币产品生态,巩固离岸枢纽地位”,必须丰富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例如利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设计,透过互联互通机制,让内地资金与海外资金更容易在香港交易。   最后是“强化风险管理功能,巩固金融中心地位”,建议可建设集中清算枢纽,让香港成为风险管理中心,例如建立更高效的衍生产品及其他交易品种的清算体制,优化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流程,与国际主流清算系统建立对接,降低跨境交易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香港亚洲区副主席锺小锋在论坛上亦建言,过去40年,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对外投资需求的增长,香港的角色将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中国内地对外投资占GDP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增长空间,香港需要重新定位,由主力引进外资转向助力中国内地资本出海,把握巨大机遇。

  锺 小锋认为,目前香港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营商及生活成本高,其次是产业单一,过度依赖金融业,还有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故此,香港必须多元化发展,拓展“一带一路”金融业务(如宁德时代投资匈牙利案例),服务新兴市场,同时配合国家战略,成为人民币离岸枢纽。   中评社香港5月21日电/港交所前副行政总裁姚嘉仁昨在论坛上就香港资本市场改革的优先方向发表专题演讲,他认为香港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的深化,这也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成功,互联互通不仅造福香港,也推动了内地市场的开放与改善。港股通的单日交易量虽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相信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文汇报报导,姚嘉仁就优化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提出几点看法。第一,“全面深化优化市场机制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议可强化做市商制度,考虑容许合资格的内地做市商有更大的离岸资本额度,同时要求其在离岸人民币计价产品中提供更大的流动性支援,提升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活跃度和吸引力。

  第二,香港要“深化大湾区金融协同,释放区域发展动能”,建议可构建跨境金融服务,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一起共同策划,为区域内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和其他有独特优势的企业提供全面而一体化的境内外的金融解决方案。

  第三,除了大湾区外,香港更需要“拓展全球合作版图,提升国际影响力”,例如可深化与中东的合作,一方面引导中东优质项目赴港融资,另一方面同时放宽有关的跨境投资额度, 提供灵活的投融资生态圈。

  第四,产品方面,香港需要“完善人民币产品生态,巩固离岸枢纽地位”,必须丰富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例如利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设计,透过互联互通机制,让内地资金与海外资金更容易在香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