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SWOT矩阵的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中评社╱题:“基于AHP-SWOT矩阵的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董志军(福州),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江冬英(福州),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讲师;苏美祥(福州),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摘要】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幷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幷对融合发展的因素力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构建战略判断矩阵,得到最有利于促进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结果表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中,福建省的近台区位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区位、互补、政策等优势,抓住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最后提出增强福建对台资生物医药企业的影响力,提升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构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推进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等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两岸高科技产业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的新动能①。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幷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福建具有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历史使命。生物医药产业亦被纳入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之一,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等优势产业对接”的政策导向。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各有自己的优势,为深化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深入推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前学术界鲜少有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幷提出推进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SWOT分析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幷结合德尔菲法构建SWOT分析的各项指标。

  (一)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优势

  1.显着的区位优势(S1)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概念,区位优势是对区位诸要素经济价值的综合描述②。福建和台湾以台湾海峡为纽带,分别处于台湾海峡的东西岸。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方面,闽台两地具有相似的地理气候特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幷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和海洋生物药物方面有许多相同的资源。除地理优势、产业资源之外,还包括经济环境、人文环境。闽台两地经济关系紧密,加之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民间交流频繁,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提供了独特文化联系和纽带。

  2.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S2)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融合化集聚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③。近年来,闽台双方都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福建已初步培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台湾的生技产业更是形成相当规模。根据台湾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为7578亿新台币(约为人民币1717亿元)。未来闽台各自不断壮大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优势(S3)

  台湾生技产业起步早,与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依据区域内产业依次传递发展趋势的客观规律,区域产业处于发展不同阶段,能促进产业对接的深化,为产业优势互补创造较大的空间④。台湾生技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经验丰富,资金筹集相对容易,同时发展生技产业符合台湾岛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幷可发挥其既有产业优势⑤。福建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福建背靠祖国大陆,具有市场上的优势。闽台发挥互补优势,有利于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互利双赢的局面,提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优势(S4)

  生物医药产业是政策导向型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⑥。与大陆其它省份相比,福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围绕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方面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政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出推进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除此之外,福建还出台了细化配套文件,促进相关政策落地。如2022年4月发布的《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劣势

  1.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W1)

  集群化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与过去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增长,但是福建省医药制造业总体实力较弱,产业规模小⑦。根据福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省医药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0.8%。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偏少,2023年只有235家。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国际级龙头企业。另外,除厦门生物医药港外,福建生物医药企业尚难以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2.台商在闽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比重偏低(W2)

  福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影响吸引台资投资该领域的资本。根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14-2023十年期间福建省共吸引台湾药品制造业投资仅1059.5万美元、吸引台湾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投资为2351.5万美元,两者合计仅占福建省同期吸引台商投资总额(938530.5万美元)的0.4%。在福建投资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药品企业以及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的医药器械企业数量偏少。

  3.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不足(W3)

  基础研究有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然而,闽台科技在基础领域具有共同的短板。福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力量薄弱,直接制约闽台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需求,难以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资源是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资源支持力之一⑧。目前,福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力量较为薄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药品。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W4)

  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两地产业链的协作至关重要。福建在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闽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偏少,与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链协作不够紧密。与很多台资电子、机械骨干企业嵌入福建产业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规模不大,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链的衔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凯普游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