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人工智能时代 香港可考虑五大建议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绿皮书》),由港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撰写,就多个香港热门议题作出研究分析并给予政策建议。在《人工智能与香港前景》一文中,作者港大经管学院创新及资讯管理学教授周昭泷探讨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三大层面,即香港的竞争力、劳动力市场和安全考量;并就教育、资助机制和监管框架提出几项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为了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香港可以考虑五大政策建议,包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透过举办培训工作坊及提供资助,扶助机构采纳人工智能;支持大学和初创企业进行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利用奖励措施和补贴,就人工智能招商引资;检视现有的人工智能规例及指引。
文章说,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不少起伏。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象征这个行业当前的热潮,但其基础实系于自2010年代以来持续进展的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今时今日,从科学研究、医学到工程、商业和艺术,人工智能复兴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要保持香港在全球的竞争力,各行各业都不能不拥抱人工智能。虽然其潜力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医疗保健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等范畴尤为明显,但其用途远不止于此。香港必须考虑在哪些行业以及如何策略性地加以运用,从而提升整体生产力和效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足可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若欠缺此等规划,难免落后于各地城市和竞争对手。
香港能够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枢纽吗?文章说,特区优势众多,包括自由市场经济、友善营商环境、作为大湾区和全国市场的窗口,以及多元化的人才库;但与此同时,亦面对来自深圳、台湾、新加坡等区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更有甚者,香港被卷入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例如OpenAI 已暂停对香港用户的服务,而Nvidia 则禁止向香港和中国内地出口高端电脑晶片。这些举措无疑窒碍香港在区内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挥其领导地位。
文章说,为了化解上述挑战,香港必须制定独特的策略,并审视替代方案。方案之一是培育本地的基础研究能力。虽然一些应用(如AlphaGo 和ChatGPT 等出色的系统)由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开发,但初创企业仍然可以在这一环取得成功和突破。显例之一是在香港创办的商汤科技,这家龙头人工智能公司以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要在全球竞争中占先,香港务须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厚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