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营商环境好转 PMI回升至50.1
中评社香港12月6日电/香港营商环境有好转情况,标普全球11月香港特区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按月升1.2个百分点,重上50以上的盛衰分界线,并结束连续4个月的收缩走向。展望未来12个月的产出前景,业者依然悲观,但较10月明显改善,多家受访公司预期经济好转,对销售增长予以厚望。商会人士则指,目前全球经济仍然面对很大下行压力,特别是巴以冲突未平,担心会拖累全球经济发展,不敢对前景太乐观。
大公报报导,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黄达胜表示,香港经济在复常后较预期为差,市场特别担忧巴以冲突会打击全球经济,相对欧美地区,目前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相对较稳定,商机亦甚多,港商可考虑拓展相关市场。香港表厂商会前会长刘健华则表示,虽然指数回升,但现时全球经济仍有很大下行压力,特别是欧美需求疲软,对前景难以乐观,冀信保局能增加对港商的支持,协助业界减低风险。
标普:企业扩军 悲观情绪减退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研究部副总监Jingyi Pan表示,香港私营经济摆脱了连续4个月的收缩,11月营商环境转趋稳定。新订单和经营活动的跌幅放缓至轻微,两者指数改善为PMI重抬升轨提供了支持,而企业重新扩充人手、增持库存,悲观情绪也大幅减退,这些正面信号都在最新PMI调查中呈现。不过,私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即便整体投入成本的通胀升温,但在转嫁成本负担上却出现制肘,企业在加薪挽人才、低价保客源的夹缝中,似乎进退维谷。
PMI报告指出,企业11月新增的订单量连续5个月减少,但跌幅已经收窄。单从来自内地的新增业务来看,其紧缩速度也同样减慢,但外销出口却由升转跌。期内订单减少的受访业者表示,不论本土或海外市场,都受经济疲软影响,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
随着新增订单跌幅放缓,经营活动的紧缩速度也减慢至4个月最低,整体非常轻微。综观不同行业的数据,当中以批发及零售业的减产幅度较小,因此整体跌势缓和。
为了持续经营,香港私营企业于11月扩充人手,就业增长虽只算温和,但已是今年5月以来最高。在人力产能增加的协助下,企业清理积压的进度比上月更佳。自今年以来,11月积压工作指数才第四次录得跌幅。企业于11月缩减了投入品的采购量,跌幅较10月温和,也是目前连续3月的紧缩期内最低,其跌势与新订单和产出的情况一致。此外,企业顾及目前和未来营运,于是增加储备,提高库存水平。
原料成本升 推高采购价
同时,供应商11月连续两月缩短供货时间,反映供应链压力因企业的新业务持续减少而有所纾缓。不过,投入成本却持续攀升,整体涨幅已连续两月升温,并且高于长期平均值,显示成本通胀居高不下;追源究始,则业者主要归因于员工成本飙涨,有关升幅创8月以来最高。此外,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升,也推高采购价格,但升幅已回落至38个月通胀期内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