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来港参展 冀发掘更多商机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有参加“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的海外参展代表表示,他们是看准内地市场于珠海创办科技公司,期望透过到港参展发掘更多商机。有参展的内地学府则希望能深化与本港大学研究交流,更希望将研发成果推广至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重视内地市场 一天培训1300学生
参展者之一、来自法国的Alexis Huille是珠海虎江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他介绍,公司致力为零售、娱乐、社交等应用场景带来沉浸式虚拟现实服务,向医疗、工业、文旅、体育等行业提供定制化XR(延展实境)解决方案,包括研发了虚拟实境急救培训系统,以及用于培训医护人员的“虚拟病房”,有关系统在香港的大学亦有采用,“学员们可透过VR装置进行实时操作,只要用上一两次就可记住(医护)步骤,比起观看影片高效得多。”
Alexis提到,其公司在珠海、佛山、香港均设有办公室,希望能抓紧创科与市场机遇,“我们视内地为主要市场,一来人口很多,市场很大,而且这里采纳科技的速度比欧美更快。”
他举例说,公司上周于佛山的一项培训项目,短短一天就培训了1,300名学生,“而这不过是一个点,我们可培训数以十万人计。”他希望藉是次展览科技,进一步对外介绍公司产品,开拓更多商机。
内地学府盼与“一带一路”东盟合作
另一参展单位、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副处长杨桦表示,该校与香港关系密切,在学港生有约3,000人,希望能在科研技术层面再加深联系,所以今次带来三个项目,藉展览推广及争取合作。其中一项为面向海外青少年的AI中文教育机器人,去年12月共400台机器人顺利通过菲律宾华教中心的运行测试,并开始分配给菲律宾全境的华校,“如果要学习东南亚语言的话,这也是可以(订制)的。”
她认为,香港具国际化优势,今次参展不单能面向香港,更希望开展到“一带一路”、东盟等更多地区,增加合作机会。该校科学技术研究处副科长黄少华也表示,展览汇聚不同专业人才,“跨界交融是目前的发展趋势,这类展览为大家带来推广渠道”,激发更多可能。
华侨大学董事会香港办事处主任蔡锦钟补充,是次参展也能展示不同研究成果,同时瞭解香港各大学的产学研成果,及两地大学如何增加人才对接。
是次展览亦为香港科研机构提供“走出去”的可能性,InnoHK平台之一的“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是次展出一套可用于智能手机的实时人工智能健康检查系统,“病人可以将自己手机做听诊器,听心肺声音,资料则可助医生遥距诊症,”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何永基介绍,该系统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准确率达九成以上,已符合大部分的应用场景。
他形容是次展览人流理想,“刚开幕的一个多小时,已经有三四个有可能合作的伙伴到来交流,期望余下几日可以跟更多不同界别人士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