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银今季具加息条件
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大公报报导,据中原按揭经纪董事总经理王美凤分析说,在美国息口上升及本港银行结余减少的背景下,与楼按相关的1个月港元拆息最近升至1.8厘,市场按息由上半年的1.5厘,升至现时H按封顶位2.5厘至2.75厘。由于封顶息以最优惠利率(P)作为基准,若P未上升,H按息仍会以现时低至2.5厘计算。
美国联储局于7月底议息会议宣布加息0.75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达2.25厘至2.5厘。在以往本港加息周期,当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厘水平,本港最优惠利率已出现上调,那为何现时银行对港P却按兵不动?
银行一般不会单边加P而是上调存贷息率,换言之,虽然加P可让银行收取高一点的按揭利息,但另一边厢亦因为存息同步上调而需多付一点存款利息。那么,大型银行的存户数量远比中小型银行为多,故此大型银行亦需顾及上调存息的成本上升压力,加P的决定便需衡量整体资金成本。
当然,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挂钩,原则上港息会跟随美息走势,但近年港P却没有即时跟随美息上升,原因为何?
事实上,近年在加息周期中,香港经历了同样的情况:银行体系结余高度充裕及拆息处偏低水平→港息升幅未有跟足美息而导致港美息差拉阔→套息活动增加令港元转弱并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引发银行体系结余收缩及推升港元拆息→银行决定上调存贷息率,即是同步加P及存息。
经历以上过程亦是基于:2008年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致热钱充斥市场,令本港银行体系结余持续较以往处于高度充裕水平,去年银行体系结余高达4575亿元历史高位,而2008年金融海啸前一般仅十多亿元至数十亿元水平。故此,环球宽松货币政策以至高水平银行体系结余减慢了本港的加P步伐。
一个月拆息直逼2厘
今年本港银行体系结余逐步下降,现时已跌至约1249亿元水平。笔者预期,当银行体系结余再进一步缩减(尤其跌至低于千亿元水平),以及1个月拆息逐步迈向2厘水平,本港最优惠利率已具备条件上调,相信此情况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但正如以上所述,银行实际加P时间及幅度亦需视乎银行衡量资金成本而定,尤以大型银行之行动具指标性及领导作用。以过往经验来看,2018年9月当银行结余降至千亿元以下水平以及1个月拆息显着升穿1.8厘,港P开始上调。